頭天晚上,呂布和龐統談過建造飛鳶。
可他并不是木匠出身,雖然有這樣的想法,卻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
一大早,他就讓人從軍中挑選了十多位木匠出身的士兵。
士兵站成一排,目不轉睛的看著呂布。
呂布在他們面前來回走了兩圈:“你們都是木匠?”
“是!”十多個士兵異口同聲的回道。
張遼湊到呂布身旁,小聲說道:“溫侯,這些士兵都是軍中最好的木匠。”
“你們在軍中都在做什么?”呂布又問。
這一次士兵們的回答不太一樣。
他們多半是雜兵,也有兩個刀盾手和一個伍長。
呂布點了點頭:“像你們這樣的人,如果送上戰場死了,實在是可惜的很。我要是把你們留在后方,你們肯還是不肯?”
士兵們面面相覷,他們都不是太情愿留在后方。
上陣殺敵建立功勛,一旦立下戰功將會改寫他們的人生。
留在后方,沒機會立功,他們的人生可能永遠都是現在的模樣。
從士兵們的表情看出他們不是很情愿,呂布說道:“其實立功不一定非要上陣殺敵,如果你們能夠建造出殺上敵軍更多的軍械,立下的功勞與殺敵又有什么區別?”
完全不懂不殺人怎么能立下戰功,十多個士兵一臉茫然。
“我想問你們一句,身為木匠,你們認為自己的祖師是誰?”呂布岔開了話題。
那個伍長回道:“回稟溫侯,木匠的祖師是公輸班。”
公輸班其實就是魯班。
他復姓公輸,是春秋時期魯國人。
那時人們往往會在人的名前冠以國名,久而久之,更多的人只知道魯班,并不知道他本名公輸班。
呂布點了點頭:“既然知道你們的祖師是魯班,你們應該也聽說過,他曾經造出一樣名為飛鳶的東西。”
木匠出身的士兵們當然聽說過飛鳶,可他們卻沒有人真的制造出來。
“你們之中有沒有人造出過飛鳶?”呂布隨后問出了讓他們尷尬的問題。
十多個人都低下頭了。
此時的他們內心是極其羞愧的。
祖師曾經造出過飛鳶,而他們這些傳承了千年手藝的人,卻連飛鳶是什么樣子都不知道。
“沒有造出過飛鳶,有沒有做過風箏?”呂布換了個問法。
不知道飛鳶是什么樣子,士兵們卻還真都做過風箏。
伍長面露羞愧低著頭回道:“回稟溫侯,我們是做過風箏,可那東西和飛鳶……”
“但凡能夠飛翔的東西,不借助外在推動力,要么是彈射上天,要么就是滑翔上天。”雖然不知道飛鳶怎么做,呂布卻很清楚最原始的飛行原理:“尤其是風箏,清一色都是滑翔上天。我要你們做的,就是能夠滑翔飛天的風箏,只不過這些風箏需要能夠承載一個人的重量。”
呂布沒有對工匠們說,他需要的是最原始的滑翔機。
以風箏代替滑翔機的說法,更容易讓工匠們理解一些。
即便如此,工匠們還是面面相覷。
風箏雖然能飛上天,可他們卻想不到究竟怎樣才能送人上去。
即便人跟著風箏飛上天,怎樣操控落地也是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