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對龐統等人說飛鳶像是風箏,其實他自己很清楚,所謂的飛鳶其實就是后來許多運動愛好者鐘情的三翼滑翔機。
連夜繪制出一張圖紙,呂布趕了個大早,與一群工匠湊在一處,琢磨著怎樣把滑翔機制作出來。
滑翔機和氣球不同,它不需要額外的動能,只需要利用風的阻力就可以達到飛上天空的目的。
飛行器起飛,在半空中會出現三種不同的阻力。
頭一種就是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多半是由飛行器的外觀決定,表面越粗糙,頭部越寬大,摩擦阻力也就越大。
過大的摩擦阻力,會造成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急劇減速或者是失去平衡,是最需要克服的阻力。
而另兩種阻力,則在飛行器飛行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其中一種名為壓差阻力,它是在飛行器于半空中飛行時產生。
空氣被飛行器分割,在頭部和尾部形成不同的壓力差。
尾部壓力差會無限接近于零。
適當的壓力差,對保持飛行器平衡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壓差阻力是一種平行阻力,而另一種決定著飛行器航行高度的阻力則被命名為誘導阻力。
呂布來到這個時代之前,也曾學過有關力學的內容。
雖然學的都只是皮毛,至少比這個時代的人們懂的要多。
滑翔機看起來好像是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呂布卻很清楚,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需要做的精細。
利用大自然的饋贈把人送上天空,考驗的不僅是工匠們制作飛行器的能耐,也考驗著將來操控滑翔機將士的技巧。
木匠選來上好的木柴,把木頭打磨成堅實的圓棍。
兩個木匠正用繩索試圖把木棍捆綁成三角形的骨架。
呂布站在他們身旁看著。
等到倆人綁出了一只骨架,呂布說道:“這樣的骨架飛上半空肯定不行,風阻一旦過大,必定會把飛鳶給吹散了。”
兩名工匠抬起頭,惶恐的看向他。
他們沒敢多問,卻也知道呂布說的沒錯。
“固定骨架,有個好法子。”呂布說道:“最好能夠使用釘子,可我們沒有釘子,就只能借助你們的技藝在木棍上開出槽子和榫子。”
木匠當然知道槽子和榫子的開法,所以選擇用繩索而不是在木棍上開槽,他們是考慮到開槽比較困難,而且在三角形的骨架上開槽,很難做到卡口完全一致。
從兩個木匠臉上看出了困惑,呂布問道:“是不是認為木棍的槽口和榫子很難接合?”
“溫侯說的是。”其中一個木匠回道:“木棍開出槽口,確實很難合攏。”
“那就想辦法切除斜槽。”呂布說道:“榫子和槽子都是斜的,而且槽口和榫子要足夠寬足夠長,銜接的地方多開幾個槽子,這樣一來,在半空中受力會被分配到不同的槽子上。均勻受力,很難斷裂,也更穩妥。”
兩個木匠相互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出了錯愕。
呂布說的法子他們確實沒有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