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當然知道周瑜說的明主是誰。
他疑惑的問周瑜:“我聽說呂奉先為人剛愎自用,他甚至連陳宮的計策也聽不進去。還有,就是此人薄情寡義,曾兩度拜了義父,又兩度將之誅殺……”
“世上傳言并不盡屬真實。”周瑜打斷了他:“起初我和伯符也是這么認為,最近與溫侯接觸的多了,才知道他完全不是傳言中的模樣。”
“愿聞其詳!”周瑜所說的這些,勾起了劉曄的興趣。
然而周瑜并沒有接著說下去,而是對他說道:“子揚要是有心與我們商議大事,還請先去見了鄭寶,找個借口讓他暫緩出兵。”
“既然呂奉先有能耐殺他,又何必在意他出不出兵?”劉曄不解的問道。
“我說過,鄭寶一旦出兵,溫侯把他斬殺了以后,子揚可就沒了功勞。”周瑜回道:“最好的法子,是他死在子揚的手中,我和伯符才好向溫侯舉薦。”
“公瑾的意思我是明白了。”劉曄問道:“是不是要我在巢湖策動叛亂,從鄭寶手中奪取大權?”
周瑜點頭:“正是這個意思。”
想了一下,劉曄說道:“我先去勸說鄭寶不要急于出兵,等我們商議妥了,再決定如何下手!”
“靜候子揚回音。”周瑜和孫策拱了拱手。
劉曄也拱手回禮,轉身離開。
目送他走向前堂,孫策小聲問周瑜:“公瑾真認為他會幫著我們?”
“他沒有選擇。”周瑜說道:“鄭寶為人貪婪無厭,根本不是成就大事的人。劉曄胸懷大志,怎么可能一心追隨他?”
“也就是說,我們這次沒有白來巢湖?”孫策追問。
“那是當然。”周瑜淡然一笑,沒再多說什么。
孫策雖然心里還有疑問,倒也沒有再問出口。
究竟事情能不能成,還要再等等看。
等事情發展到了那一步,他才知道周瑜的謀劃究竟是成還是敗。
周瑜和孫策在前院等著,劉曄回到了前堂。
他才進屋,鄭寶就問道:“子揚,究竟是什么事,還值當你走一趟?”
“將軍,我剛得到消息。”劉曄回道:“呂奉先率軍來到這里,只因他身邊還有兩個人,所以才有這樣的膽氣。”
“還有什么人?”鄭寶眉頭一皺,冷下臉問道:“區區兩個人,難道還能抵得上我上萬大軍。”
“換做比人或許不行,這兩個人肯定可以。”劉曄說道:“他們就是人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和江東周郎周瑜!”
鄭寶一愣:“這兩個人不是才被呂布擒獲?難道還會死心塌地的為呂布辦事?”
“他們會不會死心塌地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如果將軍現在就出城與呂布決戰,不僅難以討到好處,說不準還會吃場大虧。”劉曄回道:“呂布勇冠三軍,孫策何嘗不是。倆人只要在戰場上先后沖殺,以將軍為目的,難保不會被他們占了先機。”
“子揚的意思是……”鄭寶疑惑的問了一句。
“將軍暫且緊閉城門,不要給呂奉先任何進城的機會。”劉曄說道:“他帶的兵馬不多,軍中糧草也不會太多。先把他晾在城外,用不了幾天,他軍中缺糧自會撤走。到時將軍再率軍掩殺,即便再來幾個呂布,也逃不過將軍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