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們上來以后,都是怎么清洗的?”想起了什么,呂布想管事問道。
“都是在剛才的水池里清洗。”管事顯然沒明白呂布問的是什么意思,一臉茫然的回道。
“我問的是他們用什么把身上的煤灰給去掉?”看出管事沒明白他的意思,呂布干脆把問題說的更加明白。
管事這才恍然大悟,趕緊對呂布說道:“回稟溫侯,工匠們上來以后,都是用青鹽把身上的煤灰搓掉。”
“青鹽。”呂布皺了皺眉頭。
在他發明牙膏之前,這個時代的人們幾乎是不會刷牙的,只有少數貴胄士族才會使用青鹽把牙齒清洗干凈。
自從牙膏發明以后,最先是貴胄和士族家中的女人選擇使用。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百姓也能買得起牙膏,于是漸漸普及開。
除了牙膏,呂布還發明了驅蚊水等等,唯獨沒有想到要發明肥皂。
如果不是來到礦山,想到礦上的工匠們從井下上來需要有相對溫和的洗滌用品,他或許很難考慮到肥皂。
來到這個時代以前,呂布曾經看過肥皂的制作方法。
制作肥皂的材料,在這個時代也是很容易找到。
有了這個念頭,他已經想到了返回彭城以后要把肥皂制作出來。
只不過現在對他來說,到礦井下面看一看環境,還是更加重要。
東漢末年人們穿著的深衣,雖然是有褲腿,可兩條褲腿是分開的,和后世的褲子并不是一個概念。
深衣長大,把褲腿蓋住,別人看起來像是穿了整套衣服,可實際上,里面有一部分是真空。
呂布早就想過要改變這種衣服的款式,只不過一直沒有抽出時間。
來到這個時代,他已經發現許多事物都需要改變。
只不過憑著他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做到扭轉乾坤,把許多直到后世才會出現的東西帶來到這個時代。
衣服太小,根本無法穿在身上,呂布只能光著膀子,把它扎在腰間。
招呼了一聲孫策等人,在管事的引領下,他們走向井口。
兩千年后的煤礦,入井口很少有斜井,大多都是直上直下的立井。
立井有個像電梯一樣的大罐,每次能提升或者放下去數十名礦工。
打出立井得具備許多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度的機械化。
東漢末年當然不可能有高度的機械化,呂布也不可能在這個時代打出更加便捷的立井。
礦上的工匠們出入礦井,都是通過斜井走下去。
從里面開采出來的煤礦,也都是憑著人力一筐一筐的背上來。
下井的時候,呂布等人與不少背著煤炭的工匠錯身而過。
工匠們的胸前掛著一只風燈,只不過風燈的開口很小,也是為了避免火焰與礦井下面的空氣直接接觸。
徐州煤礦從建礦到如今,還沒發生過任何重大的傷亡事故,即便偶爾有些死傷,也都是冒頂、塌方等等因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