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時起,劉協對曹操心生不滿,卻從沒敢向伏皇后以及董妃之外的任何人提及。
偏偏董妃是個多事的,把他說的一些話轉告給了董承。
曾為董卓女婿牛輔的部將,董承也屬西涼一支,雖然因為護駕有功追隨劉協來到了許都,卻和曹操始終是面和心不和。
皇帝對曹操不滿,董承認為機會來了,于是策劃了衣帶詔。
只是可惜,還沒等他們向曹操下手,消息已經敗露,參與衣帶詔的眾人,除了劉備逃亡,其他均已伏誅。
劉協其實很清楚,董承發動的衣帶詔是沒有成功。
倘若他成了大事,也不過是換了個人替代曹操而已。
大漢的氣數已經盡了,身為漢家皇帝,他也不過是個供人利用的傀儡罷了。
隨著時日的推移,他對匡扶漢室是越來越心冷。
當初與劉備相見,認了他這位皇叔,本以為劉備會為漢家鞠躬盡瘁,哪想到卻也是個靠不住的。
反倒是呂布,當年雖然追隨董卓做了不少壞事,后來被王允策反,董卓伏誅以后死守長安,曾真心為漢家做過一些事情。
曹操要討伐呂布,又要他寫了一封書信給劉備,意圖與劉備聯合。
不知為什么,劉協心底隱隱的有種念頭。
他期盼著曹操和劉備之間的同盟無法形成,也期盼著呂布在這場爭斗中不要處于下風。
對天下大勢已經有了個大致的了解,劉協知道,豪雄越多,他這位皇帝的作用也就越大,留在許都也就越安穩。
一旦天下趨于一統,他的存在再也沒了用處,是死是活就只能交給老天來判定了。
見到劉協,討要了書信,曹操回到住處,把郭嘉請到面前又做了些細致的商議,派出信使去鄴城求見劉備。
帶著曹操的書信,信使一路策馬飛馳趕往鄴城。
曾去求見袁紹,試探過他的打算,了解到袁紹很可能會選擇先打呂布,劉備最近的心情十分不錯。
就像郭嘉料想的那樣,他在許都的時候,差點因為衣帶詔一事被牽連,要不是逃的快,腦袋早就離開了脖子。
對曹操,劉備當然是恨之入骨。
然而比起從他手中奪走徐州的呂布,劉備對曹操的恨意則沒有那么深。
呂布不僅從他手中奪走了徐州,后來他曾帶兵討伐,又在呂布手中吃過大虧。
要是劉備有足夠的能耐,他恨不能狠狠的咬上呂布一口,把呂布給活活咬死。
********************************************
曹操派到鄴城的信使,求見劉備的時候是以劉協的名義。
當今陛下派人來到鄴城求見,劉備心里是一陣疑惑。
他當即吩咐關羽把人帶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