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站了起來,向呂布躬身一禮:“我和士元、公瑾等人先前曾有過商議,認為曹操和袁紹分為兩路進軍徐州,我們并不是全無勝算。”
早先曾對戰局有過一些分析,呂布甚至認為他們守住徐州的可能只有兩到三成。
陳宮開口就說不是全無勝算,呂布問道:“不知你們商議的結果怎樣?”
“徐州以往成為數戰之地,只因這里民生凋敝,根本無力支撐戰事。”陳宮回道:“楚侯近些日子勵精圖治,徐州各地已有富庶跡象。府庫存糧充沛,將士衣甲齊備,軍械也都嶄新精良。比起曹袁兩家軍士,我軍將士無論從體能還是沙場經驗,都不輸他們。唯一不如他們的,只是士氣稍顯弱些。”
“士氣稍弱?”呂布問道:“什么意思?”
“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將士們雖然打了一些勝仗,卻沒有真正的經歷大勝。”陳宮回道:“這個弊端其實很容易解決,只要楚侯統領將士們勝上幾場,也就是了。”
呂布點頭,可他卻覺得陳宮說了半天,根本沒有說到點子上。
劉備出兵泰山,是大戰將要來臨的前兆。
他最想知道的,是如何應對曹操和袁紹從不同方向開來的大軍,又如何判斷他們會分別從什么地方挺進徐州。
“公臺說的這些都有道理,我想問你們的是,曹操和袁紹要是用兵,會從什么地方進入徐州?”呂布問道:“我們又該在什么地方阻截?”
呂布問到了關鍵的問題,陳宮和龐統、周瑜等人對了個眼神,隨后對呂布說道:“我們認為敵軍會從至少五個方向來。”
“哪五個?”呂布隨即追問。
“泰山是其一。”陳宮說道:“劉備進軍泰山,只不過是引起這場戰事。他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與我軍決戰,而是要在這場戰事中撈取好處。楚侯對劉備可是十分了解,他是個怎樣的人,不用我們多說。”
“我當然了解劉備。”呂布說道:“他是唯恐天下不亂,無論什么事情,總要摻和在里面攪一攪。等到把水給攪渾,再從中渾水摸魚的人物。劉備這次進軍泰山,以他一貫的作風,不僅不會損失什么,反倒還能從中獲取不少好處。我已派遣陳叔至率領白眊軍前去迎戰,雖然不一定能夠擊破劉備,卻也可以讓他在這場戰事中得不到什么好處。”
“陳叔至率領白眊軍先去泰山,倒是可以阻截劉備向前。”陳宮回道:“一旦曹操大軍出征,袁譚就會得到從鄴城傳去的命令,要他率領青州的袁家兵馬進入泰山。到時僅憑陳叔至一支人馬,可是對付不了。”
“我聽說臧霸、孫觀兩位將軍已經去了。”呂布問道:“難道他倆與陳叔至協同,還是無法抵御袁譚?”
“當年袁紹令袁譚統領青州,他到了青州以后征伐各地,就連北海相孔融也不是他的對手。”陳宮回道:“楚侯或許還不知道,袁譚身邊也是有幾位智慮之士。譬如袁紹麾下幕僚辛評、辛毗,都是運籌帷幄之士,可千萬不能小覷。”
“要是這樣,還真得想個辦法應對才是。”呂布點頭,隨后向陳宮問道:“你們認為誰去那里最合適?”
“泰山一地,士元去最合適。”陳宮回道:“那里是徐州的北門,一旦泰山失守,敵軍必定可以長驅直入。要是讓袁紹和曹操兩家兵馬會和,我們死守彭城將毫無勝算。”
“士元去泰山,看來你們的打算是要讓袁譚寸步難進。”呂布說道:“不過經你這么一說,我也覺得士元去那里最合適不過。”
看向龐統,呂布說道:“士元與叔至一道趕往泰山,把臧霸、孫觀兩位將軍手下將士集中在一處。泰山一帶,以你為主將,務必阻截袁譚南下。”
早就和陳宮等人商議過,龐統也知道他會被派往泰山。
呂布下達了命令,他當即站起來領命。
“公臺再說說,另外四支敵軍會從哪里過來?”呂布又向陳宮問起其他死路。
“曹操出兵,必定是分為兩支。”陳宮回道:“其中一直直搗徐州意圖取彭城,另一支則會南下淮南,經壽春,過鐘離,殺往彭城。”
“為什么會分為兩支?”呂布對陳宮等人的這個判斷確實是有些不解,當即向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