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幕僚回應,更多的人則沒有吭聲。
“我可以和你們把話說的更明白一些。”呂布說道:“戰場殺敵成敗多半取決于智略,一兩個人的智略終究有限,即便是有著張良之才,憑著一個人判斷戰場情勢,也是會有疏漏的。”
“楚侯是不是想要我們每到大戰將臨,都要召集起眾人商量出一個決議。”陳宮終于開口向呂布問了一句。
“還是公臺懂我。”呂布笑著點了點頭,對眾人說道:“我剛才已經說了,從今天起,我要訂立一種制度。但凡戰事將要來臨,所有謀士必須依照制度約定行事。”
“楚侯說了這么多,我們還不知道是什么制度。”問話的還是陳宮。
跟隨呂布多年,陳宮居然也沒想明白他要提出的是什么制度。
從眾人來到營房,呂布就一直在賣關子,他一直都在說要建立新制度,卻始終都沒說明白,新制度究竟是什么樣子。
“我是要顛覆曾經的作戰方式。”呂布說道:“我們以往都是武將配合謀士,在戰場上以武將為主,而謀士為輔。雖然可以做到針對敵軍部署在戰術上做出相應改變,可戰略上卻一直都處于被動。行軍打仗并不只是戰術上占有優勢就可以,而是要從整個戰略布局都做好相應的調整,才能做到百戰不殆。”
目光在眾人臉上掃了一圈,呂布接著說道:“我要建立的制度,叫做參謀本部制。也就是但凡有大戰,都要把能召集的人召集到這里,商量如何排兵布陣,如何針對敵軍部署做出相應調整,又如何在具體的戰役中做到彼此策應。”
參謀本部制,最早出現于北宋初年。
它是由宋太宗趙光義提出,宋軍作戰采用的就是這種制度。
由于它在具體的作戰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視,往往決定著戰爭的走向和成敗,所以被后世一直沿用。
只不過宋太宗本人是個出色的戰略家,卻是一個非常蹩腳的戰術執行者。
由他指揮的大戰,往往都是事先做出的戰略部署非常出色,卻在最后的具體戰術運用中出現不可逆轉的錯誤,以至于宋軍屢戰屢敗。
呂布打算建立參謀本部制,當然是不希望出現像宋太宗一樣的錯誤。
他早就做好了打算,在參謀本部制度建立以后,依然沿襲以往的具體作戰方式,每一支出征大軍都有謀士跟隨,以此確保戰術的正確運用。
在坐的眾人都是運籌帷幄的謀士,經過呂布解釋,他們大概已經明白呂布的意圖。
眾人端端正正的坐著,呂布站在沙盤旁,接著對他們說道:“我決定從今天起,取消軍師稱號,由參謀總長替代。但凡行軍,參謀總長決定具體部署,主將只是具體執行者。”
從來出征,主將都是最終決策者,而呂布卻顛覆了這一點。
他把具體部署作戰方略的職責交給了更名為參謀總長的軍師,反倒把主將轉變為方略的具體執行者。
這一轉變,在具體的作戰中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眾人還說不清楚,卻都知道是對過去的作戰方式做了個顛覆性的改變。
沒人完全領悟呂布的意圖,當然也不會有人輕易開口。
“諸位應該明白,我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呂布接著說道:“我是要提升你們在軍中的地位,把作戰部署交給你們,而將軍們,則只是在具體執行中,有著小部分修改方略的權利。你們說進,無論面對的局勢有多兇險,將士必須奮勇向前,你們說退,無論已經取得怎樣的優勢,大軍必須后撤。也就是說,從今往后,參謀總長才是軍中方略的最終決策者,而不是由主將來做決定。”
“楚侯。”陳宮再一次開口:“這么做,好像不合乎規矩……”
“規矩是人訂的,也是由人來破的。”呂布說道:“不同的時期,規矩當然會有不同,我們訂立的規矩,要符合現階段的利益。曾經訂下的規矩,一旦不符合現在的利益,就必須把它打破。”
對于呂布提出的參謀本部制,謀士們當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