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辛毗卻說道:“我倒沒覺得陳叔至有多強,我覺著必定是岑璧過于輕敵,廝殺的時候沒有用心,否則以他的本事,又怎么可能會輕易被陳到給挑了?”
“你的意思是……”辛毗不肯相信陳到能一槍把岑璧給挑了,袁譚說道:“剛才斥候傳回的消息,應該沒有半點虛假。”
“我知道斥候送回的消息不假,我只是認為岑璧輕敵,并沒有其他的意思。”辛毗回道:“將軍要是覺著敵軍過于強大,我們還真不如掉頭回去,又何必繼續前往泰山?”
“父親已經下了命令,要我們奪取泰山隨后進入徐州,難道只因一場小敗,就要撤回去不成?”袁譚說道:“陳叔至既有本事,我倒是想要看看他,憑著五千白眊軍,是怎樣抗衡我的四萬大軍。”
“有這等氣度,才是將軍本色。”辛毗拱手對袁譚說道:“龐統令陳叔至在泰山攔截我軍,應該是要引著我軍去與他們決戰。我覺得進了泰山,我們可以避開陳叔至,先拿下兩座城池,挫挫敵軍銳氣。”
辛毗提出的計策很得袁譚認同,他向旁邊的辛評問道:“你覺得怎樣?”
“我也認同如此。”辛評說道:“我軍來到這里,就是要與敵軍決戰,假如一直由敵軍牽著鼻子走路,不免會陷入被動之中。將軍要是舍棄陳叔至,而選擇攻破兩座城池,對敵軍的部署也是一種擾亂。”
“我大概明白了你們的意思。”袁譚先是點頭,隨后向將士們傳達命令:“傳我軍令,進入泰山以后,不得與陳叔至糾纏,只管跟著我去攻打城池。”
命令下達到軍中,袁軍將士依然遵循著先前的速度朝著泰山方向推進。
陳到則已令人把岑璧的人頭送給龐統。
龐統的帥帳中,桌面上擺放著那顆陳到才讓人送來的人頭。
臧霸和孫觀以及一種麾下將軍分成兩列站在帥帳中。
“陳叔至首戰告捷,我認為應當通告全軍以示嘉獎。”臧霸對龐統說道:“岑璧這個人我也曾聽說過,他在袁譚手下為將的時候,沙場之上從沒遇見敵手,沒想到撞見數叔至將軍,居然連一合都走不過去。由此可見,叔至將軍武勇,已是登峰造極。倘若不加以嘉獎,我擔心會冷了將士們的心。”
“將士們的心倒是不會冷了。”龐統回道:“不過我要是不嘉獎他,倒是會讓將士們覺著,與敵廝殺并沒有什么好處。倘若真的給將士們帶來了這樣的念頭,以后鼓舞士氣,還真是沒那么容易。”
龐統話里的意思再明確不過,陳到確實應該嘉獎,而且他也一定會那么做。
為陳到請功的臧霸不再多說。
旁邊的孫觀卻提醒龐統:“龐將軍,我覺著袁譚進入泰山,并不一定會跟著陳將軍走。”
“孫將軍說說你的道理。”龐統示意他說下去。
孫觀說道:“陳將軍在泰山與青州的交界駐扎,意圖再明顯不過,就是阻截袁譚南下。白眊軍五千將士個個精銳,陳將軍又有萬夫不當之勇。我要是袁譚,也一定不會選擇和陳將軍硬碰硬的廝殺,肯定會繞道過去,找兩處城池討伐。各地城池除了主要鎮守的之外,其余則都只是留有三五百守軍。以袁譚的四萬大軍,擊破一座只有五百守軍的城池,道理上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城池一旦被他攻破,袁軍必定把城內所有毀于一炬。以袁譚看來,我軍應當極盡全力阻撓他攻城略地。倘若陳將軍果真阻撓,反倒會令他更加變本加厲。”
“孫將軍不妨說說你的意思。”龐統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泰山各地百姓已經遷移到徐州,即便袁譚奪取城池,也不過是沒什么用處的空城。”孫觀回道:“他要是離開,我們就在外圍襲擾。他要是不走,我們就把他的退路困死。反正在他攻城的時候,我們不會加以阻撓。最多奪取兩座城池,袁譚心里就會嘀咕,我們為什么沒有攔阻他這么做。再看到城內景象,我想他也應該明白是出于什么原因。”
龐統捏著下巴點了點頭,對孫觀說道:“孫將軍看的很透徹,我這就傳令陳叔至,要他在袁譚進入泰山以后,不必阻撓他們攻城。”
做出不阻撓袁譚攻城的決定,龐統吩咐一旁的兵士,要他即刻把命令給陳到送去。
從他們駐扎的地方到陳到阻截袁譚的去處,路程也不能算是太遠。
即便如此,信使把命令送給陳到的時候,袁譚還是已經到了附近,正與陳到遙遙對峙。
得到不許阻撓袁譚攻城的命令,陳到是十分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