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明天剩下的豆渣做餅吃,弄點魚肉丸子,行了吧?”
朱四眼睛一亮:“這個行,娘,到時候魚肉丸子可以多放點肉,反正我們家有魚。”
“有魚也要節省點吃,到時候冬天到了,一個冬天都沒點進項,不留點吃的,到時候吃什么?”
雖然葉瑜然已經在考慮十一月、十二月種什么東西了,但能不能種活,活了多少,一切都是未知數。
她回憶了一下原主的記憶,覺得這些該準備的東西,還是得準備起來。否則到時候真沒啥吃的了,著急也沒有用。
這個時代不比現代,還能弄個溫室大棚之類的,就朱家這條件,不餓死人就不錯了。
吃完飯,葉瑜然就將幾個兒媳婦叫進了屋,商量起來今年要不要給家里添置新衣的事情。
如果是往年,她肯定不敢提,但今年家里多了一些進項,幾個兒媳婦手里多少也捏了一些錢了,公中出一點,她們再自己出一點,應該能夠扯幾塊布回來。
“雖然冬天還有一段時間,不過該做的準備得準備起來,你們好好在心里盤算一下,一人添一身衣服要多少布,你們手里有多少錢,看夠不夠買。不夠買的,由公中幫忙先墊著,明年再還。”
葉瑜然可沒打算白給,以朱家現有的條件,還沒辦法支撐起這些七七八八的支出,該由他們自己分擔的,就要讓他們自己分擔。
“做新衣服啊?行,娘,我想買一些白布,”李氏說道,“白布便宜,反正我們家自己會染色,買回來讓小妹幫忙染一下,照樣能夠染出漂亮的顏色。這樣既省錢,又能做新衣服。”
劉氏也有些開心,她嫁進朱家那么多年,說實話,還真添過什么新衣服。
但是要她自己出錢,劉氏就有些猶豫了,她總是覺得,她是這個家最窮的人。
大嫂有兩個兒子,婆婆再過分,也不可能不給那兩個小子“貼補”;四弟妹不用說,肯定是有錢人,生意可都是從她手里出去的;五弟妹,她現在有兩個妹子幫把手,肯定也捏了錢了。
說來說去,也就她只有一個人“單打獨斗”,干最多的活,拿最少的錢。
“娘,那……”劉氏在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說道,“你是缺多少,補多少嗎?那大嫂家有兩個小子,他們也給補嗎?”
葉瑜然看了她一眼:“補。”
“那我們沒有孩子的,豈不是虧了?”劉氏說得特別小聲。
“明年不是要還嗎,這哪里虧了?”不等葉瑜然回答,李氏就站了出來,說道,“大嫂才是真的辛苦,還要養兩個小孩子,手里的錢肯定不夠。兩個小子我不敢說我全包了,不過娘,我幫忙出雙襪子什么的,還是可以的。”
柳氏一臉感激:“謝謝你啊,四弟妹。”
“不用謝,大嫂,這都是應該的。他們再怎么說,也是我侄子。而且他們平時也沒少幫我干活,我給一雙襪子怎么了?根本不值當什么。”李氏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
林氏見李氏在婆婆面前“獻殷勤”,也連忙給自家兩妹子攬了活,說道:“大嫂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那到時候我幫大嫂做鞋子吧,正好我那兩個妹子也在,她倆的手藝雖然一般了點,但也過得去。”
“謝謝啊,小子比較費鞋,底子得做厚一點,萬一要是弄不動,就算了,我自己來。”柳氏當然沒好意思,將最難的東西教給別人。
這年頭的鞋還是布鞋,底子都是布做的,得先用米糊糊一層一層貼上去,然后再用麻線一針一針戳上去,讓底子變得又硬又厚,那鞋底子才耐穿。
“沒事,大嫂,哪家姑娘家不都是這樣過來的?要不是會做鞋,以后就嫁不出去,讓她們練練手,你別嫌她們做得不好就行了。”林氏說道。
柳氏悶聲說道:“不嫌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