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道:“我知道三哥聰明,我這不是想著三哥先去,把路鋪好了,到時候你在后面接手,多少也能夠喝到一點湯嘛。你自己也注意一點,最近五弟跟三哥走得那么勤,別讓他搶了先。”
轉頭又說他們四房也算比較巧了,四寶歸他們養,不管是娘,還是三哥,多少也會照顧他們這房一點。
憑著這個,他們應該能夠多少占一點便宜。
巴拉巴拉,講了一大堆。
有了孩子之后,李氏感覺到了壓力。兩個都是兒子,除了要送他倆讀書,就是以后長大了分房子、娶媳婦,那都得不少錢。
之前還覺得自己做生意,多少能夠賺一點,一想到這些,忽然就覺得——那點錢哪里夠用呀?也就塞牙縫。
所以,最近她才會突然急起來,想得多了,打的主意自然也就多了。
雖然把李氏打發走了,但這事也算提醒葉瑜然了——不患寡而患難不均,一旦朱三明年去了鎮上,那么這幾家的某種平穩便會被慢慢打破。
若是她不想辦法重新“平衡”回來,到時候怕是會有麻煩。
這個時代的新年,跟葉瑜然曾經過過的新年完全不同。
想想上輩子,什么都有了,過年連件新衣服都懶得買,所謂的“雞鴨魚肉”弄了也沒人吃,還不如隨便煮個餃子,吃點鹵菜,坐在電視機面前守著春晚。
一個新年,就這樣過去了。
然而這里不同,從年貨準備到大掃除,前前后后都準備大半個月。
家底再不豐,雞鴨魚肉能夠準備的,盡量備著,宰殺后一律灑上鹽腌制,然后掛到梁下風干。
然后是各種咸菜、腌菜。
朱家因為葉瑜然的原因,倒是還增加了一樣——臘肉,不管是豬肉,還是灌好的香腸,全部被她要求掛到灶前,用煙子熏著。
最好是用橘皮、柚皮、柑子渣之類的,因為沒有這東西,葉瑜然退而其求次地選擇了松樹枝,混和著家里人吃過的瓜果皮,倒也能夠過得去。
“娘,這一下就黑了,還能吃嗎?”中午做飯的時候,林氏望著灶上已經有些開始黑起來的臘肉,有點擔憂。
這么臟兮兮的,還不如直接掛在梁上吹吹。
“不能吃,你到時候別吃不就行了。”事實勝于雄辯,葉瑜然可不擔心臘肉炒出來之后,他們一個個還會嚷著不能吃之類的。
還有就是一些零嘴之類的,因為有葉瑜然在,朱家的零嘴明顯比別人家的要“豐盛”。裹了面粉的花生仁、黃豆粒,放到油鍋里一炸,那味道不是一般的酥。
咸味的,放鹽;甜味的,放點果醬;肉味的,還能夠放點肉醬在里面,總之味道特別豐富,可把朱家的男女老少給“喜”死了。
“娘,這個好吃,可以多炸一點。”李氏的嘴巴根本停不下來,各種豆子歡樂地嗑著。
大寶、二寶身上背的小兜里,也經常會揣著一把,在村里小伙伴中間轉悠一圈,能夠“饞”得他們一個個繞著他倆轉。
兩個小家伙也得意非常,看誰順眼就多分幾粒,不順眼給一粒讓你嘗個味道,就已經很不錯了。
“今年材料簡單,也只能炸點簡單的,等明年有機會,給你們炸點怪味豆,那才叫好吃。”又辣又甜,才是真好的。
葉瑜然有些遺憾,要不是她手里只有那么一盆辣椒,還要留著做種子,再往里面放點辣椒粉進去,那味道肯定絕了。
想到朝天椒,葉瑜然就想到了那個老花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