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豐思忖一番,說道:“我出兵的時候,就調動黑冰臺的人,在高昌國的國都煽動消息,傳播大秦攻伐高昌國的情況。同時,也散播馬衍代表高昌國,歸順大秦一事。”
“根據之前掌握的消息,高昌國的國主麴演,對馬衍極為信任。我們散播消息,未必能起到作用,不過至少能攪亂高昌國,讓高昌國人心浮動。”
“可以預見,高昌國必然會派遣大軍迎戰。所以我認為,在高昌國和大秦接壤的邊境,尤其是玉門關外區域,必然有一戰的。這一戰我們獲勝后,消息傳到高昌國,之前散播的消息就會使得高昌國人心惶惶。”
“要覆滅高昌,也就容易。”
“現在的關鍵,就在于出關的這一戰。你們根據張循的消息,有什么想法?”
林豐環顧眾人。
桓肅之、崔元屠是謀士,出謀劃策。
蒙鰲、荀鵬是大將,負責打仗,兩人也有各自的主張。
桓肅之率先道:“根據當下的一個情況,卑職建議兵分兩路。以大秦的實力,我有理由相信,大秦軍隊在高昌國邊界,足以一戰而勝。只是高昌國的大軍如果逃遁,未必能全殲敵人。”
“為了徹底殲滅高昌國的軍隊,我認為可以分出一支兵力,自玉門關出關后,直撲庫魯克塔格山,橫穿山脈,北上悄然殺到高昌大軍后方的伊吾城境內。”
“考慮最壞的情況,如果前線兩國交界處的廝殺,大秦無法一戰而勝。這一路兵馬,可以殺出來截斷糧道,乃至于和我們前后夾擊。如果大秦一戰取勝,高昌國大軍潰敗,就借助這一路兵馬,伏擊滅掉高昌貴逃遁的兵力。”
“一戰競全功,覆滅高昌大軍。”
“高昌國是一個小國,兵力太多,只要一戰取勝,后續便摧枯拉朽。”
桓肅之說道:“這就是我的建議。”
崔元屠聽到后,開口道:“桓先生的建議,我也贊同。這一戰的戰事,并不復雜,只需要碾壓過去就是。論兵力人數,我們大秦占據優勢。論軍隊戰斗力,大秦更是碾壓高昌。”
林豐目光一轉,落在蒙鰲、荀鵬的身上,問道:“你們兩人,有什么想法?”
荀鵬道:“大都督,末將沒有什么好闡述的了。末將愿為先鋒,先行出玉門關,北上去高昌國境內,和高昌大軍交鋒。”
蒙鰲也是立刻道:“大都督,末將愿為先鋒,先行和高昌大軍交鋒。”
不論是荀鵬,亦或是蒙鰲,都沒有把高昌國放在眼中,都認為高昌國的軍隊是砧板上的魚肉。
換句話說,誰先和高昌大軍交鋒,就能先搶奪戰功。
故而,兩人都爭奪出戰的機會。
所有的目光,盡皆匯聚在林豐身上,桓肅之和崔元屠眼中反倒多了一抹擔憂。
大軍主帥,不是那么容易好當的。
都爭先,你安排誰呢?
林豐神色平靜,直接道:“本督離開咸陽時,陛下曾吩咐,大秦攻伐高昌國,勢必要摧枯拉朽的取勝。這一戰,沒有必要用先鋒先去廝殺。大軍繼續進發,直撲玉門關去。”
“另外,按照桓肅之的提議,分出一千精騎,繞到伊吾城境內去,作為我們的奇兵。”
“我們出關北上,靠近高昌大軍后,必須一戰覆滅高昌國的大軍。”
“此戰只許勝,不許敗。”
林豐眼中閃爍著精光,身上氣勢沛然,強勢道:“你們要爭功,等靠近了高昌國的大軍營地,誰能率先打破高昌國軍隊的防線,這才是你們要爭奪的。區區一個先鋒,不值一提。”
“末將遵命。”
荀鵬和蒙鰲相視一望,齊齊回答。
兩人眼中,更是斗志昂揚。
一戰擊潰高昌大軍。
這是兩人的想法。
林豐再度道:“蒙鰲,你安排一千精騎,明天早上帶著張循離開,走另一條路,殺到高昌大軍的后方去藏起來。”
“喏!”
蒙鰲立刻回答。
林豐布置妥當后,桓肅之、崔元屠都松了口氣。涉及到荀鵬、蒙鰲同時請戰,且兩人都在林豐的麾下任職,如果安排不好,后續就會很麻煩。暫時不派遣先鋒,倒是一步妙棋,反倒激發了荀鵬和蒙鰲的斗志。
大軍休整,吃過晚飯,林豐布置了巡邏的士兵,就早早休息。
第二天清晨,一大清早。
大軍繼續啟程,從姑臧縣一路往西,橫穿張掖、敦煌郡,最終林豐率領的大軍,在三月初西出玉門關,沿著玉門關外的路北上,往西北面的伊吾城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