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弟子,包括田靈兒在內,都到太極洞修煉道法去了。
宋大仁對張自然說道:“小師弟,從現在開始,我傳你本門基礎道法,你記牢之后,自行修煉,若有疑難處,可來問我。”
張自然道:“師兄請講。”
宋大仁道:“還有一條,本門道法,別有玄妙。邪魔妖人,多有覬覦者。學成之后,非本門弟子,決不可傳于外人。否則,將會遭到門規嚴懲。”
隨后傳了一種叫做“太極玄清道”的修行法門。
然后解說了如何打坐、如何冥想、如何在經脈和身體內運行的注意事項。
太極玄清道乃是青云派的立派根基,乃是兩千年前,創派祖師青云子,從一卷無名天書上領悟而來,又經過青云派歷代才智之士完善,時至今日,已是無上玄門妙法。
此法門分為玉清、上清、太清三個大境界,每個境界分為九層。
青云門下,數千弟子,能突破玉清大境界的,不過寥寥百余人耳。能突破上清大境界的,則不超過十數人,至于太清大境界,歷代已降,只有少數天才能夠達到。
便以當今青云門為例,掌門人道玄,也只是上清頂峰。
也有人說道玄真人已經突破到太清境界,只是無法求證。
宋大仁侃侃而談,把玉清境界從第一層講到第九層。
太極玄清道的修煉過程,入門容易,精進困難。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第一層一年可成,第二層五年可成,第三層則需要十年乃至五十年,能否突破,全開個人機緣。
張自然仔細聆聽,想用心記下。
到了玉清第四層,太極玄清道便能演化出各種法術,漸漸顯露出為萬法根本的威力。
到了這個境界,便可以著手,祭煉獨門法寶,飛天遁地,劈山斷河。
目前的青云派,法寶多以仙劍為主,近千年來,劍仙輩出,幾乎要被稱為青云劍派了。
便是如今的大竹峰首座田不易,所用法寶也是一柄“赤焰”仙劍。
只是,他自己卻不滿意,時常慫恿弟子修煉另類法寶。
這點在門中,還引起不少非議。
大竹峰的六位弟子中,宋大仁的修為已經臻至玉清第五層,緊接著是老四何大智的第四層。
其他幾位二吳大義、老三鄭大禮、老五呂大信、老六杜必書,都還在第三層苦苦掙扎。
倒是田靈兒,小小年紀,也達到了玉清第四層,名動青云。
師娘蘇茹,更是把自己那件著名“琥珀朱綾”,賜給女兒防身。
宋大仁傳完玉清境界的口訣,最后叮囑道:“師弟,本門修行,貴在循序漸進,不可冒進。你如今修行時,只需參悟前三層即可,后面的法訣,不可強求,否則反受其害。”
張自然道:“我知道了。”
宋大仁道:“師兄要去太極洞修煉了,在達到玉清三層以前,你就在房間里,自行練習吧。”
張自然道:“是,師兄請自便。”
宋大仁灑然一笑,轉身離去。
…………
關上房門,定下心來,參悟太極玄清道法門。
忽然間,他發覺了一個奇特的秘密。
太極玄清道入門之時,重在“練氣”,用特殊的呼吸法門,引動天地靈氣,在體內運行三十六周天,就算功成。
而普智傳授的大梵般若咒,則恰好相反。
其法門所載是:斬斷與外界聯系,體悟自身寶藏,諸法皆空,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將所有的力量,都用到淬煉自身上,最終達到肉身不滅,駐世不朽。
道與佛,乃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修煉方法。
兩種根本大法,理念簡直是南轅北轍。
“既然如此,我就兩者同修吧。”
張自然想了想,決定白天修煉太極玄清道,晚上修煉大梵般若咒。
如此以來,前期的修行速度,不免慢了下來。
因為太極玄清道煉氣,要求張開全身毛孔,吸納天地靈氣,以此蘊養經脈,繼續靈力。
而大梵般若咒,則要求心神進入寂滅境界,關閉全身毛孔,明心見性,深根固本。
要兩者同修,非大毅力者不可!
他恰好符合此條件,便將兩種法門,練了廢,廢了練。
雖然精進緩慢,但是卻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三個月后,才勉強練成太極玄清道第一層。
田不易查問時,見到小弟子進境緩慢,便搖搖頭,不再多說一句話。
沒有人知道的是,張自然同時也練成了大梵般若咒第一層,兩者結合,根基之固,堪比玉清第三層。
他也不氣餒,繼續我行我素,白日練氣,夜間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