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延綿。
乃是黑龍真君道場。
此山連峰萬里。
中有一峰,喚作天池。
峰頭為赭色巨巖,中裂兩道不可見底的深坼,坼寬各米許。前人僅架兩截條石為橋,恍如天臺石梁,人稱渡仙橋。
因深坼中無風之日也有冷氣上沖,故而又號稱“非仙莫能過”。
為仙家居所。
橋北巖頂平面,有天然凹宕兩個,深不可測,積水瑩澈,終年不涸,人稱天池。
峰名源生于此。
稍有風起,水珠飛濺,如噴珠撒玉,端是一樁奇景。
峰北懸崖絕壑,人不敢俯視,因稱試心崖。
這一日。
有一道人,徒步登山而來,行至渡仙橋。
“莫謂心難試,請君渡此橋。但能鑒白水,即可對青霄。”
陸青峰見著渡仙橋,深壑不知幾許,如吞人兇獸自下而上張開血盆大口,口中呵氣,極度冰寒,令人心驚膽戰。
“此地”
陸青峰看了眼,眼中靈光一閃,瞬時洞悉。
此地應當就是魔窟所在。
只是眼下氣息還在隱匿當中,除非深入其中,否則萬難察覺。
不去多看。
踏過橋去,直往峰北試心崖行去。
不半晌。
行至所在。
抬眼望去,壑中云蒸霞蔚,紫霧晴嵐,時或出現“佛光”。
佛光照耀所在,有一黑袍道人,盤坐絕巔巨石之上,吞云吐霧。
陸青峰瞧見。
神色不動。
繼續大步上前,來到黑袍道人跟前。一言不發,背后升起五色神光,照著黑袍道人就刷了下去。
“什么人”
黑龍真君第一時間察覺,想也不想瞬間顯化黑龍真身,龍尾一擺,想要避過五色神光。
奈何。
陸青峰隱身而來,遮掩一切氣息。
突兀出手。
猝不及防。
一出手,更是五色神光呼臉。
小小黑龍真君,如何能躲
只一個照面。
就被刷走。
鎮壓不能動彈。
“區區辟塵境地仙。”
陸青峰輕笑一聲。
腳下動換。
這又出了遲連山。
遲連山往東。
一直往東,出了小龍虎境,便是小幽都境。
此地局勢混亂,龍蛇混雜。
不比小龍虎境,此地更為兇險。
但論及藏身,卻再合適不過。
當初陸青峰一道八荒分身初來靈域,偶遇朱陽,后者便曾建議他來此地。只不過當時陸青峰有域外戰場這等更好去處,就沒來小幽都境。
這次出了通天峽。
他自己去何處無所謂,但青山、青雨等人還須一個安定的修行所在。小幽都境紛亂,但也最能歷練,青山、青雨等人在此修行磨礪,再有他指點教導,不比通天峽差了。
一路飛遁。
靈域廣袤,山川間多是大妖大魔,飛遁又難。
即便是去鄰境,若是獨自出行,元神修士都是無望,唯有真仙飛遁數百年才有可能。
各境當中,倒是有航線往來,但都要價不菲。
陸青峰身為地仙。
自是不比元神、真仙。
腳踩云巔步。
很快。
就跨越偌大小龍虎境,來到小幽都境。
這才放慢速度。
在小幽都境轉悠了數日,才尋著一處名喚龍王山的所在。
此地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其間有奇峰三千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
其中最高一峰,人身龍首,秀水環繞,猶如海中龍王。
故此將三千峰統稱龍王山。
“就是這里了。”
陸青峰看了看,頗為滿意。
便按下云頭。
尋著其中一座如鷂子一般的山峰落下。
這山中僅有幾個元神散修修行。陸青峰將大袖一揮,全都卷走。
各自給了一瓶昊元丹。
這是五階丹藥,不過是換個洞府,幾人具都歡喜。
“多謝前輩”
沖著山中道了聲謝,便各自去了,毫不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