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召阿嬌進宮。”
竇太后怒氣沖天,高呵著,拐杖狠狠的敲擊著地面,聲音中帶著粗重暴躁的喘息聲。
陳阿嬌。
呵,她還真是小覷了這個外孫女兒。
她清楚,只要阿嬌不松口,劉明絕不敢瞞著她私自前往雁門郡,且悄無聲息干出了這么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太后,注意身體。”
“您息怒,翁主素來聰慧沉穩,定然會跟您解釋的。”
老嬤嬤連忙給竇太后倒了杯水,然后輕輕地拍著竇太后的背,小心翼翼的勸說著。
她是太后身邊的老人,最是清楚太后此刻會是何等怒火。
還是默默地祈禱下,太后娘娘莫要與翁主鬧的太僵,否則只會兩敗俱傷。
如今的翁主,早就有了獨當一面的實力。
“解釋”
“恐怕阿嬌眼中早就沒了我這個老婦人。”
竇太后抿抿嘴,瞇著眼睛,不住的咳嗽著。
自先帝駕崩,她最大的心愿便是看著大漢帝國安安穩穩,這樣等她百年之后,見到先帝也可以交差。
可誰曾想,陳阿嬌竟然有膽子與匈奴開戰。
這份膽氣,她的確佩服。
可佩服歸佩服,心中的怒火卻是不可遏制。
一戰之勇,只會讓平穩可數十年的大漢再一次陷入動蕩。
“問外祖母安。”
笙歌恭恭敬敬的朝竇太后問安。
竇太后冷笑一聲,聽著笙歌波瀾不驚的聲音越發氣惱,拿起手邊的杯子一氣呵成的朝著笙歌的方向擲了過去。
笙歌不閃不避,立在原地。
破裂的碎片擦著她的額頭而過,劃開一道淺淺的傷口,留下細細的血痕。
笙歌面色坦然的隨手擦了擦額頭,看著食指上星星點點血跡,心中越發平靜。
杯子擲出,竇太后解氣之余也有幾分忐忑。
尤其是聽到一旁伺候的宮人的驚呼聲,越發焦心。
“陳阿嬌,你翅膀硬了,就能罔顧哀家,罔顧大漢,隨心而為了嗎”
位高權重十幾年,饒是心中涌出些許悔意,竇太后也拉不下臉詢問,只能憑著一股氣勢興師問罪。
“阿嬌不敢。”
笙歌直視著竇太后,淡淡道。
“你不敢”
“當年呂后都能忍下國書之辱,你卻為一時意氣向匈奴宣戰,哀家對你失望至極。”
一時意氣
笙歌心下一涼,她突然有些理解劉徹當日來尋她時的急躁與憤怒。
“在外祖母眼中,雁門郡子民的安危就只是一時意氣嗎”
“當年呂后深明大義,為了大局忍氣吞聲,嬌嬌并無微辭,那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但今時不同往日,大漢先輩的忍讓換得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使大漢擺脫了孱弱窮困的局面,所有的忍讓都只是權宜之計,換取大漢強盛。”
“如今的大漢,早已有力量去捍衛自己的子民。”
“忍讓是為了強大,而不是永遠心懷畏懼,不戰而屈。”
谷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