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么靜靜的立在半空中,等待著這一隊人馬過去,然后才落下。
難道,這就是被上天庇護之人嗎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是上天注定的嗎
“朕,非死不可嗎”
笙歌看著被押解著跪在地上的張良和大力士,冷冷問道。
此時的張良,年輕稚嫩,遠不及后來相助劉邦開辟大漢天下的穩重成熟。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這是劉邦對張良的評價。
就瞧瞧這場粗糙的刺殺,連他所乘車駕都沒有搞清楚,哪里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還是太稚嫩天真了
“你嚴刑峻法,嚴苛暴政,滅六國,死了多少將士,百姓民不聊生,凡有志之士,都應以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為己任。”
張良依舊條理清晰,反倒是那個兇名在外被張良寄予厚望的大力士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不斷求饒。
“張子房,朕本以為你是難得的良材,有治世之能,才命蒙恬捉活的,不曾想,不過如此。”
“先不說其他五國,單說你韓國。”
“韓國國土狹小,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難有發展空間。”
“秦未滅韓前,韓國的戰爭少嗎百姓過的好嗎”
笙歌嗤笑著,居高臨下的看著跪在地上的張良。
韓國因著地理位置的原因,本就是在夾縫中生存,茍延殘喘。
不管是齊國,還是趙國,亦或者是秦國,楚國都不會眼睜睜的放任嘴邊的肥肉跑了。
韓滅,早晚的事情。
早在公元前265年,秦國大舉進攻韓上黨,上黨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趙,引發了長平之戰。
倒也奇怪,可以降趙,卻不能降秦。
唉,秦國的人緣當真是差勁啊。
“張良,你為丞相之子,自幼錦衣玉食,深居于新鄭,七國連年吞并征戰不止,底層百姓都生活,你不曾見過。”
“韓國不滅,你便依舊是高高在上的貴公子,自然是體會不到連年征戰對百姓來說是多大的磨難。”
笙歌的話直截了當,一針見血。
莫要自欺欺人了,你在諸侯爭霸中歌舞升平,不代表底層百姓也可以。
“是,朕是揮兵統一六國,死了無數的將士,這一點朕不否認。”
“但,朕不認為朕錯了,朕也不后悔。”
“朕以十年之功結束了數百年的混亂紛爭諸侯割據,想要安居樂業的最大前提就是統一。”
“朕認為,值得。”
“無論重來幾次,朕也絕不后悔。”
“所以什么分封制,你等儒生想都不需要想,朕要的是整個華夏大地的統一,誰都不能破壞。”
“呵,不如爾等意,朕就是暴君,朕的我大秦就是暴秦。”
“那朕是不是也可以稱呼你們為暴民呢。”
“笑話。”
“張良,你徒有虛名在外,眼界不過如此。”
笙歌擲地有聲,她從不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錯了。
武力,是秦始皇唯一的選擇。
怎么,不打下來還指望其他國家手捧著自己的國土歡喜雀躍的送給你
別做夢了,洗洗睡吧。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必須的代價。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