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子房,你賭贏了。”
“那自今日起,朕拜你為右相,與李斯一起輔佐朕處理全國政事。”
笙歌早就巴不得把動腦子的事情交給李斯了。
可李斯一人,難免會出現疏漏。
李斯和張良,一個比一個聰慧,思慮問題也會比她周全。
至于貓膩
只要她愿意,她的神識可以覆蓋整個咸陽。
犯上作亂
圖謀不軌
還是省省吧。
右相
張良愣住了。
饒是他知道始皇帝魄力不凡,但也沒必要以右相之位贈他吧。
“你別多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朕還是懂的。”
“李斯不會為難于你,但至于你能不能讓其他朝臣信服,那得看你自己了。”
她收服張良是為了讓張良嘔心瀝血建設大秦帝國的,可不是為張良收拾爛攤子的。
瞧瞧我們的小老頭兒李斯,現在就很得她心。
知道什么該說,知道什么不該說。
知道什么能做,知道什么不能做。
分內之事從未讓她操心,默契配合她的同時又謹言慎行,越發有曠世名臣的感覺。
也許,李斯也要改變在劇情中被趙高算計致死,背負一身罵名的結局了。
唉,劇情中,李斯的格局終究小了。
如今跟著她一起走上人生巔峰,名垂青史多好。
“張良,莫要讓朕失望。”
張良收入麾下,笙歌就開始在心里盤算那位國士無雙的兵線,韓信。
劉邦手下最耀眼的兩顆明珠當屬張良,韓信。
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諺語,在后世幾乎每個孩童都耳熟能詳。
韓信在軍事上除了豐富系統的理論知識外,更有得天獨厚的天賦。
那是對戰爭天生的敏銳和洞察力。
有些人,天生就是為戰場而生的。
可如今現在韓信還只是個十幾歲落魄潦倒的少年郎啊。
自韓信生母去世,韓信的生活越發凄慘。
罷了,罷了,就當是為扶蘇培養左膀右臂吧。
扶蘇是她中意的儲君人選,早晚要繼承大統,合該早些培養班底。
待她從淮陰把韓信接來,就讓韓信先以伴讀的身份陪同扶蘇學習吧。
反正,咸陽有扶蘇,李斯,張良坐鎮,也沒什么人報名參與科考,她在也是個吉祥物,倒不如親自去淮陰,看看究竟是怎樣的人杰地靈才能孕育出韓信這樣的國士無雙。
于是,笙歌大手一揮,命令扶蘇以長子身份監國,留下王翦、王賁、章邯守護咸陽,李斯張良王綰輔佐扶蘇。
而她自己則帶著蒙恬以及蒙恬的親衛帶著巡游天下觀察民生的旗號,遠赴淮陰。
“皇上,您離開京都,那科考一事,該如何繼續”
圣上天馬行空的選人條件和思路,他們跟不上啊。
“朕在咸陽等了大半年,除了張良,就沒有個真才實學之人,倒是那些心存僥幸想著混飯吃的地痞不少。”
“若非大事,交由扶蘇處理就好。”
“你們二人,多多教導扶蘇,就當是歷練他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