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看著她撒出無數人手,甚至派自己人偷偷改頭換面加入各地軍營搜集來的消息,絕望的嘆了口氣。
在全面了解了自家軍隊戰斗力之后,笙歌突然有些理解為什么慈禧就堅定的認為,清軍不可能勝諸國列強了。
裝備,戰艦,彈藥,這些外在的東西,她都可以拿錢砸,能引進的引進,不能引進的,自主研究開發。
可,人呢。
八旗軍和綠營軍長期疏于訓練,紀律渙散。
曾經被視為大清的虎狼之師,如今卻如鯁在喉。
咽,咽不下去。
吐,也很難吐出來。
幾十萬早已腐化的軍隊,她又該如何處理。
八旗軍,大抵都是有枝繁葉茂的家族姻親背景的,多是世襲到年齡便是預備。
這一動,恐怕是真的要與大清的立國之本作對了。
必須得承認,八旗軍在大清朝歷史上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滿族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但如今,八旗軍的戰力,早就名存實亡。
換句不太恰當的話說,到了咸豐帝這一朝,曾經赫赫威名的八旗軍差不多已經成了依靠國家供養的社會救濟組織。
呵,當年白蓮教起義給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裝備精良的八旗軍鎮壓白蓮教起義,卻灰頭土臉鎩羽而歸。
笙歌眉頭緊緊皺著,天大的難題在她面前擋著,她實在有些煩躁。
要知道,不論是慈禧還是后來的同治、光緒帝,都沒有想過撤裁八旗軍。
他們不是不知道八旗軍的對大清的桎梏。
但那些當權者更清楚,八旗對大清根深蒂固的羈絆牽扯。
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只是說說而已。
笙歌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不是沒有魄力和勇氣。
如今的大清朝風雨飄搖,內憂外患。
外有各國列強虎視眈眈想要瓜分華夏大地分一杯羹,內有斷斷續續大大小小的起義。
積壓了多年的矛盾,不是她短時間內就能徹底完全解決的。
在這個時候,裁撤八旗軍,無異是在像八旗宣戰。
無論是上三旗,還是余下的五旗,都不會心甘情愿的放棄這個混吃等死的美差事。
勸咸豐帝廢后,無傷大雅。
但若是阻礙了她的對變法改革之路,又該怎么辦呢
笙歌再一次嘆了口氣,這樣的世界,太過于沉重了。
這百年的屈辱史盡皆系于她一身,若是她哪一步走的不合適,走的激進,哪一步決定出現紕漏,那么等待她的,等待整個華夏大地的都是一場難以逃脫的劫難。
變,傷筋動骨。
不變,那軍隊建設就不可能變成她想象中那樣紀律嚴明,結構明確,軍事過硬,能打勝仗,作風優良,聽她指揮的模樣。
沒有這樣一支讓人聞風喪膽的軍隊,那一切對改革都是曇花一現。
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所有的好轉,就會像紙糊的一般,一捅就破。
罷了
罷了
既然時局已經把她逼迫到了這種騎虎難下,不變則等死的地步,那還有什么好猶豫得。
如今的大清朝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零敲碎打
的修修補補,而應該是鳳凰涅槃的整體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