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怎么樣,也不能動了把紫禁城賣了的念頭啊。
他真怕老祖宗們從皇陵里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罵不肖子孫。
“咳咳”
笙歌尷尬的摸了摸鼻頭。
好吧,她這是太缺錢,窮怕了。
“哀家并無此意,哀家只是在想如何處置這一大筆銀子。”
聞言,皇帝不著痕跡的撇了撇嘴。
太后,說這話時,能稍微注意下表情管理嗎
好歹還能增加可信度。
“兒臣聽聞母后著中丞量產新式武器,這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雖說他也眼紅太后的權勢,但外敵當前,他沒能力力挽狂瀾,扶大廈將傾之勢。
所以,換個角度想想,有個能干的母后,混吃等死,高枕無憂也不錯。
而后世的史書上,提到他,總不可能是昏君吧
明君他不敢當,但仁君總是可以的。
誰讓他,適合做個混子,被母后帶贏呢。
遠在外地的中丞的收到笙歌派人送來的銀子,再聯系前些日子鬧的沸沸揚揚的圓明園出租事件,一時間感動的熱淚盈眶,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味道。
太后娘娘都這么豁出去了,身為一手被太后娘娘提攜起來的臣子,怎么能夠拖后腿。
要是笙歌在此處,定會拍拍中丞的頭,語重心長的說一句,孩子,你還是太年輕了。
有了銀錢,新式武器的量產終于沒了后顧之憂。
而笙歌也沒有讓咸豐帝失望,成為了這座大船的掌舵人。
興教育,開民智,穩農業,保生產,練新軍,固國防。
一點點,一步步,笙歌走的極穩。
大清這艘千瘡百孔的大船,終于有了煥發新的生機的苗頭。
而笙歌,頭發又掉了不少。
咳咳,要是史上最窮太后這個書名不夠有噱頭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叫禿頭太后的那些年。
空蕩蕩的國庫,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有源源不斷的銀子充盈。
就連總是叫苦連天覺得笙歌敗家的戶部,也詫異于民眾的力量。
形同虛設的糧倉,隨著時間的推移,再一次儲滿了糧食。
這個時候,笙歌的苦心,方才體現出來。
怪不得太后如此看重民生,親抓改革。
民富,自然國強。
只是戶部尚書還沒開心幾日,笙歌轟轟烈烈的發展工業運動就提上了日程。
戶部尚書
能再緩些日子,讓他捂熱銀子嗎
自從太后當政,他差不多就是守著一個空國庫。
唉,不過,他得相信太后錢生錢的本事。
信太后,得永生。
他也聽在外留學的兒子說了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那生產效率可不是他們的手工小作坊可比的。
只要回報更豐厚,再多的前期投入都是值得的。
于是,守財奴戶部尚書,第一次果斷的掏出了銀子。
朝堂上不少臣子都是第一次見戶部尚書這個財迷小老頭應的如此爽快。
甚至還有不少人懷疑,戶部尚書腦袋是不是不好了。
戶部尚書都不哭窮了,說明這個國家,真的活了。
振興工業,兼顧農業的口號,舉國上下皆知。
有笙歌這個外掛在,總歸是能少走些歪路的。
大方向錯不了,步子也穩,穩扎穩打,成為強國總不是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