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年是一個并不存在于歷史上的年份。
但這一年,對于天下局勢來說至關重要。
因為這一年四川的張獻忠被清廷成功刺殺,同年十二月北方最大的軍閥頭子,被朱元璋封王的左良玉暴斃于軍中。
若按原本歷史記載來看的話,這位明末大軍閥頭子已經多活兩年多了。
但在這個時空,他的突然暴斃,依然讓正有條不紊的做著各種計劃與北伐準備的朱元璋猝不及防。
說實話,張獻忠死的很好,讓朱元璋有充足的時間經略四川,而且不必費一兵一卒。
但左良玉身死,對朱元璋來說可就是個十足的壞消息了。
沒有他在前面頂著,滿清鐵蹄可就要抵到長江沿岸了。
現在的江南大地,士紳剛剛被清洗干凈,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若是能給他兩年,不對,都不需要兩年,只需要一年,憑借著江南的富饒和被國家掌控的海貿,大明朝就可以立于絕對的不敗之地了。
可惜,天下間的事情就是如此,永遠充斥著各種意外。
最難的是如何把這種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扭轉過來,把壞事變成好事。
而這正是朱元璋擅長的事情。
在元末明初征戰四方的時候,朱元璋經歷過很多不利的局面,甚至一度被逼到了絕境。
畢竟他不是位面之子劉秀,他只是開局一個碗,泥腿子出身的朱重八。
但老朱最強的天賦就在于,他總能在最不利的局面中找到一絲破局之法,然后涅槃重生,甚至比以前變得更強。
這是他能夠在元末群雄中脫穎而出最重要原因。
所以在接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朱元璋絲毫不慌。
其實,他早已預留了面對這種突發情況的后手。
他直接調回了徐達,讓他率三萬精銳立刻北上,盡可能接收左良玉死后留下的那幾十萬群龍無首的士兵。
就算不能控制在自己手里,也絕不能讓他們向滿清投降。
這件事對徐達來說難度并不太大,因為左良玉直到如今依然還是大明麾下的漢江王,身死之后其留下的依然是大明軍,由大明派出將領穩定軍隊名正言順。
還有一點,這兩年朝廷一直在背后給他提供著糧草支撐,雖然不算多,但再加上朱元璋的一些手段,讓這些糧草就像是吊在驢子腦袋上的紅蘿卜,足以趨勢他使勁和清軍硬杠。
若不是如此,憑借這位軍閥頭子的習性,又怎么可能和滿清死拼這么久呢?
只靠一個干巴巴的王爵,沒有眼睛能看到的利益,他可不會憑白損耗自己的軍力。
而朱元璋也借著供應糧草的機會,有意識派遣錦衣衛經營、收買左軍中的將領。
現如今左良玉軍中將近半數的運糧官,十多個軍中大將都算是朝廷的人。
別看運糧官兒在整個大軍中很不起眼,但關鍵時刻是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再加上那些被喂飽的將領,徐達以三萬精兵鎮住這幾十萬烏合之眾,問題不大。
然后朱元璋又把湯和從明初調遣過來,讓他接替徐達的位置,鎮住大明內部那些被打殘的士紳,防止他們死灰復燃。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朱元璋親自帶著李文忠和沐英悄無聲息的南下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