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正王的位置正是正文皇帝為了平衡左相和右相的權力之爭,才專門設置的。
果然,忠正王手持笏板站出來說的第一句話就讓正文皇帝感到心安。
“臣以為國家推行嚴政而非苛政,秉公執法而非大興冤獄,我玄龍皇朝正是基于此而國運興旺數萬年。”
“黃公公罪惡滔天,理當問斬,凡直接參與謀殺太子、勾結外族、出賣國家的官員也當問斬。”
“至于其他屬于黃公公派系,卻并未參與陰謀之人,可酌情處理。”
“該罷官的罷官,該免職的免職,該發配的發配,該充軍的充軍,該收監的收監。”
忠正王的話說得很明確,誅連九族的刑罰并不適用于國運興旺的玄龍皇朝,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量刑定罪。
決不冤枉一個好人,決不放走一個壞人。
至于二皇子與黃貴妃等人,當然就必須用證據說話。
但只要查實二皇子與黃貴妃參與了一系列陰謀,重罪必然逃脫不了。
忠正王一席話,正中正文皇帝下懷,實際上他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們互相傾軋,更不想看到自己的寵妃黃貴妃身陷囹圄。
左相沒有達到目的,還在爭辯
“皇上,忠正王雖然說得有理,但我玄龍皇朝的律法規定謀殺皇族人員、賣國求榮之人罪當誅九族,難道我們要與律法背道而馳嗎”
忠正王一聽,立即搖頭說道
“左相此言差矣古話說得好,亂世用重典。”
“然我玄龍皇朝正值太平盛世,國泰民安,欣欣向榮,勿需再采用重典,而應該采用懷柔政策,法不責眾,以收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右相抓住機會,也奏道
“臣支持忠正王所言,此次事件最好不要波及面太大,否則將影響玄龍皇朝的方方面面,對皇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民生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可是,皇上”
左相正準備繼續據理力爭,卻被正文皇帝制止了
“管愛卿稍安勿躁,朕認為忠正王與史愛卿所言極是。”
“神捕房、龍庭、金衣衛、刑部聽旨。”
歐陽化龍、吳巖峰、孟古今及刑部尚書李行文立即手捧笏板,站了出來,跪在地上
“臣接旨”
“著你等聯合調查處理黃公公刺殺太子、叛國求榮一案,最后交大理寺定奪復審。”
正文皇帝雷厲風行,迅速下達旨意,只想盡快了結此案。
“臣遵旨”
歐陽化龍、吳巖峰、孟古今及刑部尚書李行文接旨后退到一邊。
“皇上,臣還有一事不明,需要向皇太子殿下和八王爺求證。”
右相史文賓想趁此機會,徹底弄清黃公公的真偽,進一步確定今后的行動計劃。
“準奏”
正文皇帝不知道右相還想搞清什么狀況,便應允了右相的請求。
右相史文賓立即向八王爺詢問道
“請問八王爺,據太子所言,黃公公已經在平沙被人擊斃,可為什么尚有一黃公公被押解進皇城呢還請八王爺為本相解惑。”
八王爺知道右相是明知故問,目的是想弄清真相,所以也就不再隱瞞,直截了當地說明情況
“這個很簡單,黃公公的確是在平沙城被保護云風的大能所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