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悟圓老和尚的這個架勢,如果段飛有意的話,他恨不得馬上收段飛為弟子,現場為段飛剃度才好。
但是對于段飛來說,讓他打打與佛門有關的嘴炮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真要剃度進入佛門,那么怎么可能呢?
于是段飛哈哈大笑一聲,打了個馬虎眼就把此事推搪過去,接下來與悟圓等一行人繼續前行。
一路行來,四下里都是無比的荒涼,明顯多年來這里一直沒有人煙,但是沿途中的高山,卻基本上全都被雕刻為了佛像,可見昔日的佛國有著何等大的手筆。
悟圓等苦行僧侶誠心朝圣,沿途中幾乎是見佛就拜,自然是極為的耽誤時間,段飛暗中盤算,如果以這樣的速度前行,還真不知要多久之后,才能夠到達昔日的東海宗核心腹地。
悟圓則是微微一笑,很是坦然的解釋,拜佛朝圣,越是艱苦越可以當作是苦修磨礪的一種方式,只要心寧神靜,那么不論身處何地,所拜的是什么佛,都算得上是修行。
段飛聞言后點了點頭,不得不佩服悟圓確實算是一位得道大師,身處蠻州這樣的地方,還能夠有著如此精深的佛法修為著實不容易。
段飛也靜下心來,跟著悟圓等人一路前行,看到悟圓等人誠心拜佛時,他就在一旁靜靜的觀想。
隨著所見的山峰大佛越來越多,段飛漸漸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這些佛像并非是憑空杜撰出來,而是有著真實的人物模樣可以借鑒,并最終將這一座座的山峰雕刻成了佛像。
每一尊佛像,至少代表了一位養魂境的佛門大能,因為佛像最初始的狀態,是由一位位的佛門大能出手,將自身的氣息凝聚成氣壓,硬生生的壓入到了山峰之中。
這種手法,就像是將自己的模樣拓印到了山峰上一樣,只需要將多余的邊角余料削除掉,也就能夠形成一尊栩栩如生的佛像了。
而且,這些佛像的位置,也是大能利用移山倒海的神通調整過的,越是高大的佛像,就越是接近東海宗的核心腹地。
畢竟修為越是高深的佛門大能,就越能夠將自己的模樣拓印到更為高大的山峰上,最終成形的佛像自然也就更加的巍峨雄偉。
化身為如此巨大的佛像,這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可見越是高大的佛像,昔日在東海宗的地位就越是高高在上。
這種山峰佛像沿途所見此起彼伏,考慮到東海宗的佛國之廣大,山峰佛像的總數量根本無法統計,而這也代表著昔日東海宗的底蘊是何等的深厚。
難怪悟圓老和尚一行苦行僧侶見佛就拜,因為這每一尊山峰佛像,就代表著昔日東海宗的一位前輩高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