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想要對天元部的戰爭,這毋庸置疑,而且需要皇帝盡早下達這個命令,這樣雁門軍才能早早出動,免得達旦部被滅了,他們失去一個盟友。
如果等到天元太子到了雁門關外,再折返回去之后,雁門軍才出動,那就晚了——天元軍肯定已經攻到達旦王庭。
而皇帝有皇帝自己的考量,無路他嘴上怎么說,內心未必愿意發動對天元王庭的戰爭。
這就需要一個理由。
趙寧在小葉部被襲的事,能讓天元王庭覺得戰爭已經爆發,卻不能直接拿來說服皇帝。
因為大齊內部只需要稍微一查,就能知道,乙字營那一千輕騎,不僅沒有全軍覆沒,反而都活得好好的。
在冊將士,是不能藏的,也沒法藏。
所以得讓天元王庭來激怒宋治。
太子蒙赤出爾反爾,就是最好的理由。
這是趙寧弄出小葉部夜襲這場大戲的根本用意之一。只有讓天元王庭認為戰爭已經爆發,雁門軍已經要出關,太子蒙赤才會放棄南下。
回想到這里,趙玄極不由得暗暗夸贊了趙寧一句,小葉部遇襲這件事辦得實在是漂亮,一石多鳥。
見皇帝下達戰令,宰相徐明朗張了張嘴。
他有意要說些什么,但見宋治怒不可遏、心意已決,也知道縱然他和門第們,再是不愿將門率軍出征,在戰爭中立功授勛,眼下也無能為力。
他放棄進言,低下頭的時候,眼神有一剎那的空洞,神色也有些萎靡,渾身都散發著無力的頹唐氣息。
他成為宰相后,一直在謀求打壓將門,收攏兵權,這件事既是他的抱負,也是他的一生追求。能否在史書上留下名相的贊譽,就靠這個。
而今,不僅劉氏、龐氏等大族傾頹,門第實力大損,將門重新勢大,眼下還獲得了戰爭機會。
只要雁門軍不戰敗,這往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趙氏和將門的勢力,都只會日盛一日。
他年事已高,此生恐怕再也沒有抗衡趙玄極,重新掌握朝堂大權,實現理想的機會。
這讓徐明朗禁不住黯然神傷,只覺得往事如煙,這一生都沒了價值可言。
就在皇帝準備召集六部重臣,統一部署戰爭各項事宜時,雁門軍又有緊急軍報送到。
宋治看完軍報,深吸一口氣,憤怒剛剛平息大半的他,此事眸中怒火仿佛要將他整個人都點燃:“契丹部向達旦部宣戰了!
“理由是近些年來,契丹部的商隊,不斷被達旦部軍隊劫殺,契丹王庭多次交涉無果,不得不出兵討回公道!
“不僅如此,契丹部還邀請天元、女真兩部,跟他們共同攻打達旦部,相約戰后平分所得!而天元部已經答應!
“契丹可汗在給朕的國書里,竟然還請求雁門軍發兵相助!”
說完這些,宋治又將折子狠狠丟到了地上。
殿中一時鴉雀無聲,重臣們面面相覷,既覺得不可思議,又都敏銳的感覺到,一夜之間,草原形勢已經大變,且事情遠比想象中復雜、嚴重!
宋治要雁門軍攻打天元部,還讓達旦部、契丹部出兵相助,而現在,命令尚未發出,契丹部竟然已經向達旦部宣戰,還邀請天元部跟他們站在了一邊。
顯而易見,在契丹部跟達旦部已經刀兵相見,且契丹部跟天元部已經達成軍事同盟的形勢下,宋治對付天元部的戰爭布置,已經無法順利實現。
在此之前,草原燃起烽煙,大齊還能隔岸觀火,雁門軍也不必早早出動,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坐收漁利。
可現在,天元王庭的態度,近乎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宋治,他們不再臣服大齊。這個時候,天元部跟契丹部聯合進攻達旦部,是否有深意,就值得每個人思考。
天元部狼子野心......在經過蕭燕的細作之事,天元可汗執意不肯南下,蒙赤的出爾反爾后,再結合眼下的草原形勢,這句話的份量,就陡然上升了不知多少。
這句話的意味,也更加深長、莫測。
如果把去年的代州之事也聯系上,這句話代表的東西,似乎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