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里,江星瀾振作精神,繼續將思緒投向陸戰單元的改造上。
從上文的分析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烏洛波洛斯帝**的裝甲部隊,到底走了一條多么坎坷的彎路:在載具重量相同的時候,烏洛波洛斯帝**只能做差一個級別的載具出來。
舉例來說,原本的殲滅者重量是五十個標準單位還多,主要性能卻和黑鏡機甲差不多少。而和黑鏡機甲重量差不了多少的破壞者,性能指標卻不是重型載具的。
這造就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如果單純比較雙方一個級別的載具,會發現烏洛波洛斯帝**的陸戰單元碾壓當時所有競爭對手。
問題是,烏洛波洛斯帝**的戰車嚴重浪費了自己的重量,用這些重量換來了同級別載具之間的不對稱優勢。
換句話說,未來史中的多面者,還有江星瀾搞的地獄龍原型機這類龐然大物,在很多敵國的裝甲序列里,是沒有與之抗衡的同類型裝甲車輛的。
安納托利安最高王國的重型載具——黑鏡機甲,是一種用來克制殲滅者的武器,類似在殲滅者上極大地強化了裝甲防護和火炮威力。
這么一看,江星瀾也就不難總結出,為什么烏洛波洛斯帝國的裝甲部隊在登陸戰之中獲得了那么驚人的戰績,取得了那樣輝煌的戰果了。
因為他們一直是在打低自己一個級別的對手。
等到敵人們有了黑鏡機甲這種級別的武器之后,烏洛波洛斯帝國就在玩多面者之類的超級載具了。
可惜的是,這樣的戰術雖然可以給烏洛波洛斯帝國帶來巨大的戰術優勢,在最惡劣的戰況下,最大程度地保護寶貴的裝甲兵部隊,但是這種片面地增加單體載具作戰能力的努力,實際上就是典型的一種不劃算的投資。
因為有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局限,所以單一武器系統的性能提升,并非是沒有上限的。
舉個例子,在人類世界的軍事武器發展中,想要讓自己的導彈達到100米半徑的誤差,并不是什么難事。
擁有100米半徑誤差的導彈因為技術成熟并且零件便宜,造價相對就非常低廉。
而如果想要把誤差降低到10米這個級別,就是軍事強國的現役尖端武器的級別了,這個級別的武器造價就相當的昂貴了。
再進一步,如果想要誤差1米半徑的導彈,能不能生產呢?應該是可以的!只不過成本估計就和宇宙飛船一個造價了……
同樣的,讓一架載具擁有很高的性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只不過為之付出的代價究竟值得不值得,就需要設計師們考慮了。
比如說,增加一個標準單位重量的裝甲,是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不過為了這一個標準單位重量的裝甲,不得不配備更昂貴復雜的發動機,就有些讓人肉疼了。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如果發動機足夠強勁,不用配套的傳動系統,豈不是暴殄天物?
換了更好的發動機,更先進的傳動系統,重量就會超標,車體又要再增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