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青年團的工作人員架好燈光以及設備之際,秦鳴謙與李記者核對了下只寫了半截的大綱。
李斌對秦鳴謙的才華很篤信,覺得有些問題沒大綱秦鳴謙也能很好的發揮,所以等設備架構好,便開始了采訪。
李斌:“想必大家這兩天都被《少年華國說》刷屏了,不得不說,這篇文章寫出了我們華國所有人的心聲,并.......”
幾個問題作答下來,秦鳴謙也沒最初的緊張感了,開始越來越從容。
李斌:“秦同學方便說下創作《少年華國說》時,背后的故事嗎?”
秦鳴謙很想說,背后的故事就是因為原身的一場失戀引起的。
但肯定不能這么回答,所以按照之前編好的答案回答,先夸贊了下京大整體積極向上的學風。
當然他也沒忘記之前答應宿舍眾人的事情,在這些鋪墊完后,接著說到。
“然后還有平常上網的時候,會看到崇洋媚外的言論。心里就非常生氣,有時候實在氣不過的時候,還會和對方辯論幾句。但你知道最可氣的是什么嗎?”
李記者:“嗯?”
“最可氣的是我發現絕大多數發表這些言論的人都缺乏自己的邏輯體系,說來說去,他們就是雙標那一套。”
“談到我們華國,他們永遠像蒼蠅一樣,只盯著華國的垃圾桶看。而談到其他國家他們又以只盯著別人裝修的最豪華的門頭或者客廳看。”
“就比如,網上還有好多人在吹噓阿三的全民免費醫療,你說可笑不可笑?”
秦鳴謙說完,房間里的所有人都笑了出來。
“哈哈哈,秦同學你這個比喻很形象啊。我平常在網上也經常看到這種人,現在已經漸漸少了起來。還記得我年輕的時候,華國互聯網剛興起的時候,網上到處充斥著這些言論。現在想想,我們國家能和平發展到現在,真的是很不容易以啊。”
李記者點點頭,不經感概。
“對那個時代我也了解過,確實,那時候簡直就是所謂公知的天下。而且那時候我們對西方,所謂皿煮世界的真實了解太少了,我們知道的,都是西方媒體美化后讓我們知道。”
“這個問題聊下去,怕是要聊到明天了,我們進入到下個話題吧。秦同學,你還有什么話想對華國少年想說的嗎?”
李斌及時制止了這個話題的延展,并問出了下一個問題。
“青少年時期的正是人生中最熱血的時期,又是三觀塑造的階段。所以我想和大家的說的是,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學習,你要對外界所有的信息保持懷疑態度,一定要養成思辨的習慣,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秦鳴謙說到這里,又想起了前世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于是便拿來用在了這里。
“另外我想說,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有關部門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并改變身邊的人,她有缺點,我們一起修正,而不是一昧的謾罵,抱怨,逃離。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華國;你怎么樣,華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華國便是什么;你若光明,華國便不黑暗,愿華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隨著秦鳴謙的回答,現場的所有人的眼神全都越發明亮,神情也越發關注。
直到秦鳴謙說完,喝了口水,現場才有人反應過來,帶頭鼓起掌來。
秦鳴謙被弄的不好意思,站起身來雙手合十,向四周分別微微點頭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