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一直到將近兩點才結束。
在結尾時,青年團的一位攝影師對眾人說到:“我們大家一起合影留戀下吧。”
攝影師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合影時,潘學業把秦鳴謙直接安排到右手邊,左手邊站的是孔弘才,眾人也都沒有意見。
青年團的攝影時,調了個10秒定時拍照后,也快步來到隊伍旁邊。
在一切完畢后,潘校長代表京大邀請了青年團眾人到食堂吃午餐,大家這才頓感饑餓,看看時間已經快兩點了。
李斌:“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次是場普通的采訪呢,想不到啊,今天真是不虛此行了!”
“對啊,我昨天看了秦同學的《少年華國說》就已經被震撼了,想不到那只是道開胃菜呀!”
青年團的一位工作人員跟著感慨。
孔弘才也不禁有感而發:“小謙的文學造詣以及思想境界我都自愧弗如啊!”
其他人同樣深有此感,雖然文人相輕,但那也只是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這兩天來秦鳴謙已經用才華征服了他們這群老教授了。
一路說笑,眾人來到了農園食堂。
剛剛落座,孔弘才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喂?哦,是簡記者啊。不好意思啊,青年團李斌李記者這邊才剛剛采訪完,中午都沒吃飯,現在我們正跟他們吃飯呢。你看稍微推遲半小時行嗎?”
“行行,那半小時后,我聯系你們。”
簡記者那邊應該是答應了,孔弘才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李斌看到孔弘才收起手機,在想了一會兒后,便對孔問到:“孔主任,是人民報的簡毅吧?”
孔弘才點點頭:“是他,怎么?李記者和他很熟?”
“我大學同學,我們都是人大的。”
“那還真挺巧的。”
“孔主任,潘校長,秦同學,我剛剛有個想法,想和你們說一下。”
三人點了點頭,讓李記者繼續說。
“我是這樣想的,這次采訪,本來我們是先編輯成文,刊發在我們青年團各個新媒體的賬號內,然后看閱讀量再看是否剪輯成視頻發一遍,現在我已經肯定會雙版本刊發了。”
說完上面的話,李記者又頓了頓說:
“主要是今天采訪的質量太高了,我有預感,很可能登上內參,也就是《求實》雜志。”
聽到這里,桌上的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氣。
潘校長率先點頭:“確實,可能性很大!了不起啊,小秦。”
一眾人又是一陣提前恭喜,仿佛是上定了內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