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玨走了,看情形似乎還早走了好幾天。陶侃估計李玨已經在幾十里之外了。這可不是能夠輕易追上的距離,至少不出動自己的騎兵是不行的。
“可是,如果只動用騎兵的話,敵人萬一出什么花招,那可就……”陶侃沉吟著,心中充滿了猶豫:“要不要追擊對方呢?”陶侃思索這個問題。
在這個時候思索這個問題,這不是他雞婆,而是他出于對李玨的認知。
在陶侃看來,李玨絕對是一個難對付的家伙,雖然他的戰略很成問題——居然對自己所在的荊州下手,真是沒有一點眼力,但他的戰術水平很是不錯。
偷襲酂縣,閃擊陰縣,下武當,攻順陽,圍城打援,減兵增灶,懸羊擊鼓……這一套接著一套,讓陶侃真的有些受不住了。
如果不是自己手里的牌面比他多的話,自己能不能順利進入順陽城都還是一個問題。
要知道李玨手中的兵馬就那么區區兩千多,而陶侃麾下,光光騎兵他就有兩千,更別說還有別的步兵了。這一次為了解決順陽的問題,劉弘可是直接把自己手中集合起來的軍力都分配給了劉盤和陶侃。劉盤是劉弘的兒子,得了三萬兵。而陶侃,手里也擁有兩萬兵馬,這可不是什么小數目。
可以說劉弘對劉盤和陶侃都是一碗水端平,盡管留給劉盤的軍力可能更多一些,但劉盤眼下要負責的可不單單是新野城那一個地方,隨著陶侃北上,整個的義陽國的防御重擔可都壓在了劉盤的身上。沒有足夠的兵力,那怎么可以呢——給劉盤三萬兵,劉弘完全是出自公心。
陶侃承認李玨很強,但是陶侃并不怕李玨。他知道自己的牌面在李玨之上,對于這一點他可不會為李玨報委屈,畢竟這是戰爭而不是什么公平的決斗,而且就算是決斗也沒有什么公平可言。陶侃占據上風自然不想自己被李玨翻盤。他眼下之所以猶豫,不過是在考慮李玨的那邊究竟會不會耍什么陰謀。他可不想自己再次中招。
“如果我是李玨的話,我肯定會在路上設一道伏兵。若是敵人不追也就罷了,可要是追趕上來,那就伏兵殺出給對方一個好看……”陶侃以己度人如是想道。
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陶侃相信以李玨的聰明一定會想到的。
既然李玨很有可能這么布置,那么自己所要想的便是如何阻止對方的布置。
直接追上去顯然是愚蠢的行為。
既然這樣,那么……
陶侃想著眼睛突的一亮迅速做出了決定:“點齊所有騎兵與我追擊李玨。”陶侃高聲下令道。
李玨想要撤離這里,可陶侃怎么會讓李玨如此輕易的撤離。追擊是必然的,但為了防止李玨設下陷阱,陶侃的追擊便是故意追不上李玨,就在李玨軍的后方,不遠不近,即若即離的吊著尋找擊敗李玨的機會。
這是需要很強把控能力的活計。這活計陶侃交給誰都不保險,所以陶侃打算自己來。
就此出陣,在麾下斥候的指引下,陶侃追上了李玨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