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思他手下的親信們也都明白。出于顧全大局的考慮,他們原本也勸說司馬越暫時放過李玨,切不可兩線作戰,司馬越也答應了,可心中對李玨依舊存了一根刺。直到眼下,李玨說是要自己用人口換武器,司馬越的那些謀士敏銳的察覺到這個計劃中可以利用的地方。
“人口對于李玨來說的確是大補。但是藥三分毒,補品吃太多,也是會吃撐了的。人口需要土地,需要糧食,需要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正月很快就要過去了,下面就是開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李玨若是接收了大量人口,只怕得供給大量的糧食。荒地的開墾,城池的建設,人口的安置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想如果我們給李玨送更多的人口過去,會不會讓他負擔加重變得更加困難呢?一下子負擔那么多人,我想他也很難受吧。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尚書令王衍如是說道。
他是瑯琊王氏之人,是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平北將軍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是當今之名士,也是司馬越最為信任的謀主之一。他樣貌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喜好老莊學說,時名素著,令天下人盡相模仿。
司馬越很看重他,認為他是世間最聰明也最有風度的人,盡管他平時出的計謀并不是很多,但司馬越依舊認為他很行。
此時他這么一番解說,讓司馬越不住的點頭:“嗯,你說得很有道理。那么就按你說的去辦吧!”
司馬越拍拍手就此作出決定。
實際上,司馬越也為自己治下,那些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而頭痛。這些人已是一無所有,但他們依舊掙扎求存。為了活下去,他們從一個地方流竄到另一個地方,大大破壞了當地的治安和名聲。
此時,司馬越將自身所有的力量都拿去和司馬颙抗衡了,對于已經被他攻占的內地,起用以為此治安的兵馬并不多,一郡一縣不過幾百上千的兵丁,又如何能應對這幾千上萬的流民呢?
這些流民對司馬越來說已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了。既然李玨想要,他自然也想著把這包袱丟出去。
是以,王衍一說司馬越也就答應了。
當然,這只是司馬越針對李玨的第一步而已。
接下來他又采納了王衍的建議,任命王澄為揚州刺史,駐扎廬江郡,遙望江東。
“南方的三大勢力,李玨和李雄最強,而江東的陳敏最弱。殿下若要對南方用兵則先拿下江東對我們來說最為有利。如今司馬颙敗局已定,我們也該謀劃今后之事,為了應付今后必然的沖突,我們應該選擇文武兼備的人才出任地方長官。”王衍如此說道。
“對,我們必須這樣做!”司馬越很是贊同這一點。他直接問王衍:“你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我弟弟王澄素有勇力,機智過人,且不為世俗所規矩,正是去江東處理亂局的最好人選。”王衍對司馬越來了一個內舉不避親。
這看上去是為司馬越考慮,可實際上也是為了他們王氏家族自己考慮。
“如今天下這么亂,我們也該及早設立根基之地,為以后考慮了。”回到自己的府邸中,王衍找到王澄,對他說明此事:“本來荊州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劉弘老朽,活不了多久。我本想等他走了之后,讓你頂上的。可沒想過那個小子居然把劉弘打趴下了,迫使劉弘投降。能擊敗劉弘的人不可小看,荊州你是沒法去了。那就只能選擇江東。江東雖然被陳敏所占據,但我想陳敏應該不是你的對手。你到廬江之后,只需接收物資整軍備戰適時拿下江東即可。”
“好!那就讓我來看看江東的陳敏有多少份量吧。”即使在大冬天也也只穿了一件單薄長衫的王澄很是狂涓的揚起頭來很是興奮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