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弋仲執行著自己的計劃。
李玨也按照既定的要求行軍。
五千人的隊伍分做六列縱隊,宛如一條長龍行走在隴西高原的土地之上。此是晴天,春風和煦的吹著,數千人腳踏大地而起的震動騰騰的升起了一片淡淡的煙云。
八千人的大軍,眼下只有五千人在此,這是緣由李玨的規劃決定的。自從長安出發之后,李玨依照標準的速度行軍,既不太快,也不太慢,一切都按照步軍正常行動速度的平均值來行進。一天五十里,有板有眼,精確的仿佛案例一般。
李玨將先鋒從驍騎營改成了跳蕩營,將原來的驍騎營分成兩個部分,一左一右游蕩于大軍的兩側以為庇佑。
李玨交給跳蕩營和驍騎營的任務很簡單。跳蕩營為全軍先鋒,負責為全軍打前站,并消滅一切試圖干擾軍隊的人;而驍騎營則游走大軍兩側,擒拿一切窺視大軍的人或部落,李玨想以此完成大軍動靜的遮蔽。
“讓我們就這樣平靜的消失在姚弋仲的視野中,讓他無法迅速的發現我們的目標。”下達命令的時候李玨是這樣將自己的目的告知自己手下的。他知道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并不安穩,因為他只是一個毛頭小子,所謂的威嚴都是司馬颙帶給他的。如今大軍離長安遠了,這種威嚴究竟還剩下多少效力,李玨不敢保證。所以他都十分小心的運用這種威嚴。他利用這種威嚴下達命令,通過合理的命令建立自己的威嚴。
因為是和羌人作戰,李玨倒不擔心這里的人會和對方有所牽連,會向他們出賣自己的布置,所以他都將自己的作戰意圖十分鮮明的告訴他們——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我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以自己的理由說服自己的手下,讓他們能夠理解進而配合自己的行動。
這樣的主將當起來自然是相當辛苦的。可李玨卻心甘情愿的忍受這樣的辛苦,因為他知道只有用這樣的辛苦才能在這支軍隊中建立自己的威信,進而讓自己能夠更好的掌握這支軍隊,為自己取得這一場戰爭的勝利。
李玨不喜歡的司馬颙,但卻愿意為司馬颙打贏這場戰爭,因為這場戰爭的敵人是羌人,是異族。對于異族,總是要把他們打個半死才好說服他們服從自己。
未來是光明的,通往光明的道路是曲折而坎坷的。李玨深明此理,自然咬牙也要堅持下去。
從長安到榆眉一路平坦,可以選擇最短的路行軍——也就是從長安一路向西,經過始平、美陽、雍縣而至榆眉。
李玨一開始也是這么走的,可到了雍縣之后,李玨卻突然改變了行軍的計劃。他不再向北去榆眉,而是轉身向南到了陳倉。
陳倉是著名的關隘,也是扶風郡三大物資集散地之一。
如果將陳倉、榆眉、雍縣三者在地圖上連城一個三角形的話,你會發現榆眉就在這個三角形的西北點,而陳倉則在這個三角形的東南角。
從雍縣到榆眉的距離和從陳倉到榆眉的距離差不多,但從雍縣去陳倉的距離似乎要更近一些。
不過,這樣的近也沒有什么用。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李玨為什么要突然轉變軍隊的行進的方向。
或許是他們還沒有達到毫無保留的信任李玨的地步,或許是因為李玨的這個命令太過令人摸不著頭腦了,所以他們對李玨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