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把楊勝和陳文明整懵,他們下意識地認為姚遠還沒睡醒。
十二車道,開什么玩笑。
就是現在的兩條車道都沒什么車通行,況且規劃里還有自行車道和行人道,就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沒必要,浪費資源。
按照三點五米標準車道寬度算,十二車道就是42米!加上中間綠化帶和兩側的自行車道、行人道,70米不止了!
經費增加三倍不止。
楊勝尷尬笑道,“主干道四車道已經考慮到未來二十年的發展情況了,是組織了很多專家進行了反復論證的,姚先生你放心。”
“綜合南港過去十年的發展,四車道是完全能夠滿足以后的需求的,市府做出這個規劃,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原本是計劃修雙車道的,也夠用,但為長遠計,干脆一步到位,修四車道。三條主干道都是四車道。”陳文明說。
國土局不但管土地,在城區規劃、道路規劃方面,意見也是非常重要的。
姚遠笑著說,“未來二十年的發展速度會出人意料的,我的意思是,在做城區規劃的時候要多一些預見性,這不是煮湯,鹽放少了可以多放點。道路網絡一旦成型,等不夠用了想擴容,需要投入的資源更多。”
他指了指主干道兩側,道,“不但要十二車道,行人道外還要預留出幾米的綠化帶,未來擴容起來既不要很多錢,工程量也少。”
楊勝根本不信。
計劃局大事小事都管,在這方面,楊勝是有話語權的,但是他不信。
其實完全可以理解,1991年的人們,有多少人能想到僅僅20年,華夏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1991年的人均GDP是多少呢?
1800元,華夏幣!
增長了36倍!
全世界再有預見性的機構也無法預見。
姚遠知道,無論他怎么說,效果可能都是不大了,想了想,他換了個方式,道,“我要在建設大道這里建一個兩千畝的工廠,不過我的條件是,建設大道最少也要有八條車道,雙向四車道。”
“這……”楊勝眉頭直跳。
兩千畝的工廠!
建成之后妥妥的超過三旗公司的規模了。
姚遠又說,“未來五年持續投入十個億的資金。”
楊勝的心臟都要跳出來了,陳文明的腦袋更是直接宕機,若不是有實實在在的公司擺在那里,陳文明肯定認為姚遠是個瘋子——胡言亂語。
“姚先生,方向機械規劃總投資是十個億?”楊勝小心翼翼地問,期盼地看著姚遠。
早晚都是要公布的,姚遠沒什么不能說的。
他道,“方向機械未來五年的總投資超過十個億,因為涉及港口機械制造,所以我還希望得到一段海岸線建設港口工廠和配套的碼頭。事實上十個億的總投資恐怕還不夠。”
楊勝不認為他在吹牛,整個南港市府,最清楚姚遠實力的就是他。
饒是如此,楊勝依然不敢輕易相信,問,“當真?”
“可以簽署協議。”姚遠淡淡笑著說。
楊勝猛地回過神來,慢慢冷靜下來了,面露難色地問,“姚先生,我不是不相信,而是,十個億的資金……”
十個億啊,不是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