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轟響,號角連連,要是按照兵力來講,這雍城之中與城外聞仲兵馬相差無幾,可是就是這差不多的人馬,卻在此時有著質的區別。
張桂芳雖然看著有些自負,但是能被聞仲器重,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不說其他,就單說他調度人馬,洞察戰場的能力就是在年輕將領之中,是出類拔萃的。
看著在戰場之上一板一眼指揮四五個兵種,兩三萬人的配合,沒有半點的錯漏之處,整個過程透漏著一個穩字,看著聞仲那捋著胡須,時不時點頭的樣子,一看就是對張桂芳的調度十分滿意。
“殿下,這張桂芳無論是排兵布陣、戰場廝殺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英才,其所欠缺的不過是歲月的沉淀,老夫著重培養他,也是為了將來的應變,若是多線作戰,也有帥才可以統御大軍。”
“多線作戰?”
聽到聞仲這話,殷郊的目光便微微一凝,看著目光盯著戰場的聞仲,此時殷郊也看出來了,聞仲是了解他的弟子帝辛的,帝辛削藩之志是不會動搖的。
而這殷商四大諸侯之中,只有這北伯侯還沒有成氣候,若是自己父王真的削藩,怕是立馬變成舉世皆敵的地步。
聞仲現在刻意的培養張桂芳,或許就是為了將來應變,那多線作戰的含義,或許就是那削藩之后的場景。
“以太師以為,這大商有幾人可為帥?”
殷郊其實早就想要聽一聽聞仲對此事的見解,殷郊在前世的封神演義之中,見到殷商派了很多次人馬前往殷商去討伐,可是有一些人的性格有弱點,根本不適合為帥。
聞太師乃是四朝原老,對殷商的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了如指掌,對于有幾人可為帥的這個問題,問聞太師,甚至比問帝辛這個人皇都容易得到答案。
聽了殷郊的問題,聞仲第一次自戰場之上收回目光,深深的看了殷郊一眼,那若有深意的目光,讓人殷郊感覺,對方已經窺破自己內心所想一般。
“殿下,既然殿下想要了解這些,老臣便趁著張桂芳未到達雍城城墻這個間隙,給殿下解惑,也好讓殿下對大商得軍事多一些了解。”
聽了聞仲的話,殷郊趕緊對聞仲躬身行禮,一副聽長輩教導的樣子。
“我大商戰將如云,若是尋那守城、防御之將,著大商數十人可以勝任,可是著其中最善守城之人,當屬游魂關總兵官竇榮,只要不是練氣士不顧業障,直接出手干預,就是老夫都沒有信心攻克竇榮所守之關隘。”
“不過人無完人,竇榮雖然善守,卻并不善攻,之所以把竇榮放在游魂關,也是看重其善守這一點,東伯侯乃是大商之國丈,故此游魂關只需防守。”
聽了聞仲給竇榮如此高的憑價,殷郊也是有些意外,因為竇榮在殷郊所知的封神演義之中,并沒有占據多少篇幅,此時殷郊也決定,返回朝歌,要好好看看關于這位竇榮將軍的資料。
“而這殷商之大將之中,最善攻的要數那三山關的總兵官鄧九公,南方多上古之時,被逼退進入山林之間的九黎殘部,在鄧九公出任三山關總兵官前,時不時有九黎殘部作惡,而今才十余載的時光,南疆的局面便平穩下來。”
“鄧九公?”
殷郊暗暗的記住這個名字,聞仲這里說的善攻,并非是說鄧九公有什么神通法術,讓世人難以匹敵,而是在沒有練氣士的干擾下,單純比拼的戰陣之術。
而且殷郊對鄧九公也是有些印象,因為殷商數次調兵,都自三山關調集的,鄧九公以凡人之身,能夠力壓洪錦、孔宣等人,為三山關總兵,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而在殷商之中,可算之全才的,出類拔萃的便是以武成王黃飛虎為首,飛虎無論是練兵、領兵、戰陣亦或者是征戰沙場都也算是難得一見的人才。”
“除了黃飛虎之外,細數之下,當要以魯雄為最,不過魯雄已經年邁,戰場廝殺不僅要考驗體力,對心力的也是一個挑戰,若是魯雄將軍再年輕二十歲,當時不下與黃飛虎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