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也知道,帝辛讓自己先開口,并非是讓自己說這模棱兩可的話,而是要讓自己必須拿出態度,故此也不賣關子,繼續開口道。
“其實與其思考誰人能夠在東疆能夠戰而勝之,不若換個角度想,看看誰人能夠在朝歌發揮更大的作用。”
“先說武成王,武成王乃是世代將門,自先祖之時,便跟隨我殷商披荊斬棘,武成王更是跟隨父王征戰四方,積功才有如今的地位,在殷商之中,天下兵將皆受其節制。”
“而聞太師乃是文臣之首,而且又是四朝重臣,在朝歌的威望無人能比,更難得聞太師武能夠掛帥出征,文則能夠穩定朝綱。”
“要是放在平時,無論是武成王,還是聞太師,都應該留在朝歌,但是現在與之前的情況不同,現在乃是我殷商國運之戰,故此相比較之下,兒臣認為聞太師更應該留在朝歌。”
“因為以聞太師的資歷和威望,在朝廷之中,自然能夠幫組父王處理政事,而且還能震懾出朝中那些宵小。”
“特別是在關機時刻,聞太師還能暫代武成王的武臣之首的位置,太師積威便足矣調派天下兵馬,以應萬全!”
聽了殷郊的話,就算是費仲和尤渾自認為善于拍馬之人,也不由的暗中對殷郊豎起大拇指,原本這個問題一個回答不好,便有可能惡了朝歌臣子之中,最位高權重的兩人之一。
而殷郊回答堪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把原本二選一的概念轉換一下,這下說出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便聽著沒有那么刺耳。
而且殷郊處處都在夸贊著聞太師和武成王,看著那捋著胡須淺笑的聞仲,以及那面容雖然鄭重,卻是不住在點頭的黃飛虎,便可以看出此時二人心中都接受殷郊的提議。
更重要的是,殷郊說的確實還是實情,在殷商之中,誰人不知,黃飛虎之所以稱為武成王那武臣之首,就是因為他是帝辛的心腹,且是將門之后,最為適合掌軍。
黃飛虎無論是資歷,還是在朝中的被認同度,都不如聞仲,可以說,聞仲可以完全代替黃飛虎,而黃飛虎卻代替不了聞仲。
這黃飛虎自己也清楚,故此在殷郊說聞仲更適合在朝中坐鎮,就算是黃飛虎也要承認殷郊說的對。
最為滿意的還要數帝辛,在殷郊最開始說出那種兩不得罪,且沒有一點實質意義的話的時候,帝辛其實心中是很不滿的。
而在殷郊換個角度把這事情一分析,帝辛也沒有那么犯難了,因為殷郊說的很準確,更重要是聞仲似乎也接受了殷郊的這個說法。
“郊兒所言極是,這朝歌還需要聞太師坐鎮,現在朝歌之中,先是有人用巫咒之術刺殺朕,而今又有人用巫族之人,害了東伯侯和南伯候,太師乃是練氣一道的高手,正適合坐鎮朝歌。”
“至于武成王,此次便由愛卿率軍出征,愛卿對我殷商的武將當是了如指掌,不如愛卿把所需將領擬一個名單,呈報給朕,只要不是一地主將,朕都應你!”
聽到帝辛如此說,黃飛虎便已經感覺到帝辛對此次出征的重視,黃飛虎也想著此次也要給自己的武成王之位正名,故此上前一步,抱拳道。
“臣黃飛虎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