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河畔;
殷郊和姜子牙坐在河邊,殷郊故意跟姜子牙講述一些帝辛平時批閱奏折之時,遇到的一些難解的問題,跟姜子牙討論。
殷郊發現這姜子牙確實有真材實料,姜子牙說的對策,跟帝辛與費仲、尤渾甚至聞仲幾人商討的結果也差不多。
就以現在姜子牙的才能,在殷商成為丞相還差一些火候,但是擔任一些如費仲和尤渾一般的上大夫還是綽綽有余。
“姜先生,不知道可聽聞朝歌之中盛傳的謠言,言當今大王謀害東伯侯和南伯候之事?”
在殷郊跟姜尚討論一番治國的事情之后,便想要再看看姜子牙對東征和南征的事情怎么看,若是姜子牙當真有軍事才能,把他帶著去陳塘關。
若能夠找到機會,名正言順的讓姜子牙“為國捐軀”是最好的了,就算不能,也讓姜子牙受了自己的知遇之恩,到時候再與姜子牙敵對的時候,能夠占據道德的制高點。
姜子牙在跟殷郊談論政事的時候,越發感覺殷郊的來歷不簡單,所提的問題,都是實際的問題,沒有一點孔洞的理論。
姜子牙看似答得輕松,但是實際上,已經全力運轉自己的心神,也虧是姜子牙修道,有增強心神和體魄的作用,要不然如此全力運轉心力,怕是此時都要出問題了。
而在殷郊話鋒忽然一轉,開始詢問自己關于朝歌謠言的事情,姜子牙更是精神一陣,心中也察覺,殷郊現在似乎的是在考驗自己,于是再次振作精神應答。
“公子既然已經說那是謠言,何來真假?不過是有心人宣揚的罷了!”
“不過東伯侯和南伯候畢竟是薨在朝歌,無論如何大王都是理虧,若是貧道所料不差,大商的東面和南面要有戰事了!”
聽到姜子牙的判斷,殷郊的眼睛便是一亮,姜子牙能夠判斷出這一點,也能看出其有一定的大局觀,畢竟這東伯侯世子姜文煥和南伯候世子鄂順造反之事,應該自全局來看。
“姜先生,還請詳細說下吧!”
姜子牙在下山之時,便對天下的局勢有些了解了,現在四大諸侯,以東伯侯與南伯候最先完成對其麾下小諸侯的兼并。
雖然在部署上,還是有著二百鎮諸侯的編制,但是那二百鎮諸侯很多只有名而無實,因為無論是是軍,還是民都被東伯侯和南伯候控制著。
而西伯侯也即將要完成兼并,如此情形之下,在有東伯侯和南伯候被刺殺這件事作為引子,東伯侯世子和南伯候世子占據大義,此時不起兵更待何時?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東伯侯和南伯候是怎么死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了大義,便師出有名。
“公子,此事理解起來也頗為簡單,不過是方寸之圓,共有五樹,一大四小,初始之時,大樹給四棵小樹遮風擋雨,可是在四棵小樹長大之后,在方寸之內,想要生長,只能奪大樹之朝露陽光!”
“嗯?”
“姜先說此言大善!”
殷郊覺得姜子牙這個比喻很貼切,殷商最初在四大諸侯弱小之時,在外族入侵的時候,便出兵助四大諸侯,當年帝辛更是,親自出征東夷。
而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四大諸侯已經完成了兼并,現在四大諸侯再要發展,只能跟殷商搶奪地盤,可以說,殷商和四大諸侯必有一戰,不過就看這一戰發生在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