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天空之中剛剛泛起魚肚白,在殷商的王宮之中響起了清脆的鞭響,隨著鞭響三聲,一眾參加大朝會的殷商大臣盡皆魚貫進入了文德殿。
而此時的帝辛,一身玄色袞服,其上刺有玄鳥飛舞的圖案,頭上帶有冕旒,瓔珞垂下,使得帝辛的面目在其后若隱若現。
帝辛高坐在御座之上,看著緩緩進入文德殿的一眾朝臣,臉上沒有半點神情變化,一股不動如山的氣勢沛然而出。
在一眾大臣山呼萬歲之后,帝辛起身凌空虛拂,隨后那威嚴的聲音自帝辛的口中道:“眾卿平身!”
在一眾大臣謝恩之聲中,文武分立在大殿的兩側,按照慣例,帝辛身側當駕官高聲道:“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
其實這大朝會一般都是要討論這階段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及廣開言路之用,不過,現在殷商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四疆征戰之事上,而這些事情基本隨時出現,就隨時解決,根本不能有半點拖延,故此在帝辛想來,也沒有什么事情。
就在帝辛身側的當駕官言罷,只見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眾人尋聲望去,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的太師聞仲。
在看到聞仲出班之后,眾人盡皆神色變的鄭重起來,在北海出征之后,聞仲明顯也不如以前那般,對朝堂之事事事發聲。
特別在費仲和尤渾成為上大夫,為帝辛出謀劃策之后,聞仲更是基本都在私底下跟帝辛諫言,少有在大朝會之上開口。
見到聞仲出班,就算是高坐御座之上的帝辛也直了直身子,聞仲在大朝會之上要提的提案,就是他為人皇,也不由得不重視。
“老臣聞仲有本要奏,還請大王應允!”
“善!”
高坐在御座之上的帝辛只是漸漸地說了一個“善”字,隨后便與一眾朝臣一般,做出側耳傾聽之狀。
“大王,儲君乃是一國之本,而在前時儲君殷郊在出征北海之時,大王便與冀州侯蘇護約定在北海平定之日,讓冀州侯蘇護之女為儲君之側室,北海之地讓蘇護之女與儲君之子繼承。”
“在北海得勝而歸之后,殿下有前往東疆平叛,作為儲君,殷郊殿下暫且擱置婚約,前往陳塘關策應武成王攻略姜文煥這本是無可厚非。”
“可是此時姜文煥已經伏誅,姜氏滿門也只剩下一些旁支,殿下得勝返回朝歌應月余,前日冀州侯蘇護私下給臣寫信,再次提及婚約之事,雖然冀州侯沒有說什么,但是言語之中,已經多了些不安之情。”
“大王,儲君殷郊已經加冠,算是成丁,這婚事已經迫在眉睫,此時正是讓儲君殷郊履行婚約的時候,若是遷延日久,臣恐北疆不安!”
聞仲洋洋灑灑,一大段話直接說了出來,一眾大臣聽了聞仲的話,也不由的小聲的議論起來,在片刻之后,聞仲身后有數名大臣邁步走到聞仲的身后道。
“大王,國門成婚,事關國家穩定,聞太師所言極是,儲君殿下的婚事已經不能再拖了,臣附議聞太師所言!”
“臣附議聞太師所言!”
“臣附議聞太師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