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聽了自己父親的話,面上不由的浮現出喜色,現在的殷郊已經打定主意,不再拜師闡教,畢竟一入仙門,就不得不去聽從那位圣人的吩咐。
可是不入圣人門墻,殷郊也只能去沙場歷練,突破自己現有的修為,這也是他能夠在之后封神大戰之中,保得性命的唯一途徑。
就在殷郊結果那沉重的鎧甲的時候,只聽到那帝辛的聲音再次響起:“郊兒,明日你便去聞太師軍中報道,不過你這真名便不許再用,以化名前去,畢竟你是殷商的國本,不能輕出,現在四大諸侯窺伺神器,不能有半點疏忽!”
果然,自己的父親帝辛也同意了自己的主意,那北海孤懸在外,若是聞仲出征之時,自己這一國太子,被人擒獲或者是斬殺,那么對殷商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正如帝辛所說,殷郊也知道,現在原本臣服殷商的四大諸侯的不斷的在搞出小動作,而且以南伯候和東伯侯為最。
原本在最初的大商,設置了四大諸侯鎮守四方,其下諸侯不過是四大諸侯麾下,但是卻并不隸屬四大諸侯的力量,而現在東伯侯和南伯候已經不臣服于自己的諸侯全部滅掉,換成自己的心腹。
而西伯侯也在效仿他們二人,這使得帝辛更加的小心,此次讓聞仲去出征北海,一方面是為了平定北伯侯平定不了的北海叛亂,另一方面,就是尋找北方有潛質的諸侯,稍加扶持,制衡北伯侯,以防其效仿南伯候和東伯侯。
殷郊此時不知道帝辛的想法,還以為,帝辛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太子的身份暴露,以防出意外動搖國本,行禮答應了帝辛的要求。
……
征北軍大營;
一位中年將軍坐在帥案之后,只見這人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高聳鼻梁,張闊口邊上也留著這時代流行的三縷長髯,一身閃亮的鎖子甲上閃爍著寶光,頭戴著紫金冠,其上光華明滅,隱隱的護住那中年將領全身。
最醒目的便是額頭長了一直像雷紋般的眼睛,其上隱隱有著光華流轉,似乎其中蘊含著恐怖的能量。
而此時那中年將軍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那繡著玄鳥圖案的絹帛,時不時的抬眼看著站在大帳之中的年輕人一眼,半晌之后,才長長的嘆息一聲,開口道。
“殷郊殿下,這又何必呢?這次出征北海,之所以臣主動請纓,是因為北伯侯上書提及,北海袁福通帳下多有奇人異士,此去或許是兇險無比,還請大殿下在考慮一二!”
那中年人正是這個大商的三朝元老,大商的擎天玉柱之一的聞仲,他手中的絹帛,正是帝辛給聞仲的手書,其上已經把殷郊要隨軍出征的事情詳細介紹了。
不過這手書并非是正式的旨意,聞仲作為帝辛原本的老師,帝辛很少用旨意這一類的東西束縛聞仲,都是用這種手書,跟聞仲以商量的語氣說著。
“丞相,小子主意已定,當年父王為太子之時,曾親自率軍征討東夷,攜大勝之威,震懾國中窺伺神器的宵小,小子不才,愿效仿父王當年,穩定大商朝綱!”
殷郊的話說的擲地有聲,就算是心中不愿意殷郊跟其一起出征的聞仲,眼中都閃過了一絲的異色,對著殷郊點了點頭。
“好!既然大王已經寫了手書于臣,而且殷郊殿下也不畏弓矢,甘愿到沙場廝殺,那臣便答應了,不過……”
聞仲說到這里,突然停頓一下,面容變的鄭重無比,雙眼綻放毫光,緊緊的盯著殷郊的眼睛,嚴肅的開口道。
“既然殷郊殿下想要匿名前往軍中效力,那么這大軍之中便再無殷郊此人,有的只是你父王給取的化名殷城!”
“殿下,臣治軍十分嚴苛,若是你真的要到臣麾下,那么必然要遵從軍中條例,但有違反,臣并不會看在殿下身份,有半分縱容,還請殿下周知,到時莫怪臣言之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