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起草這份報告,維克托將手頭的其它工作都丟到一邊,利用將近一周的時間,先后三次前往俄羅斯拉瓦、斯特魯米洛夫等地考察,不僅如此,他還從利沃夫的幾所院校中,專門請來了幾位工程學方面的專家,對整個工程項目做了詳細的論證。
就在剛剛進入十月份的第一個周末,維克托將這份長達六十余頁的報告,提交給了基輔,同時,還抄送了一份,直接送往莫斯科的內務人民委員會總部。
在提交這份報告的時候,維克托絕對不知道一點,那就是在如今的莫斯科,國防人民委員會內部,針對筑壘地域的修筑問題上,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正在激烈的爭論中。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遵循馬克思主義而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憂患意識一直都很強烈,甚至可以說,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本身是強盛于憂患意識,也是覆滅于憂患意識的。
正是因為這一份憂患意識,自從國內戰爭結束之后,為了防御下一次隨時可能到來的侵略戰爭,蘇聯就在全國各地修筑以永固防御工事為主的筑壘地域,從遠東到白俄羅斯,從摩爾曼斯克到黑海,防御工事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而在這其中,最著名的一條無疑就是北起卡累利阿,南至黑海的“斯大林防線”了,這條被稱為歐洲四大防線之一的漫長防御工事,從1928年開始修,一直修到1939年。之所以在1939年結束了修建,并不是因為修完了,而是因為隨著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的回歸,蘇聯領土東擴了,因此,隨著邊境的西移,這條防線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于是,從瓜分波蘭開始,蘇聯高層就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是主張繼續將斯大林防線修建完成,并以這條防線作為國家防御的重點。另一種則是主張放棄斯大林防線的修建,在新的邊境線上,修建一條貫通波羅的海與黑海的全新防線。
這兩種觀點的分歧,主要還是源自于對德國人進攻的時間評估。主張前一種觀點的人,認為德軍對蘇聯的進攻不會拖太久,在1942年之前,這場戰爭就會爆發,所以,蘇聯沒有時間修筑這么一條全新的防線了。
而第二種觀點的主張者,則認為德國人只有在征服了法國和英國之后,才有可能對蘇聯發動攻勢,因此,這場戰爭到來并不會那么快。
維克托這一份報告上交的時間,正好處在兩種觀點激烈對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