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妮諾的檔案放在挑選出來的那些檔案中,維克托又翻看了幾份,不過,直到瓦連卡來叫他的時候,都沒有再選出一個相中的。
對于現在的維克托來說,他的時間真的很緊,這些人選并不是挑出來就行的,他還需要將相關的人事檔案提交給委員會的人事部門,那邊需要再審查一遍,確定沒有問題之后,才會聯系相關的部門,將這些人召集到莫斯科。
隨后,維克托還要與這些人逐一見面,詢問他們自己的意向:貝利亞同志的意見是,這項工作必須要征詢相關人員自己的意見,如果對方不愿意接受征調,那么就換人,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行征調,更不能強迫。當然,貝利亞同志還有一個不對外公開的意見,那就是凡是拒絕了征調的人,就是抱有畏戰、怯戰,躲避上前線的想法,類似這種思想不過關的人,是不適合承擔一些重要工作的。說白了,就是誰不想干都行,但只要不想干,那就啥前途也別想要了。
對于在蘇聯紅軍各作戰部隊建立內務代表制度的決定,國防委員會已經在兩天前正式下發了“53號”命令,要求總政治部、總參謀部以及方面軍、集團軍領帥機構,對這項制度的建立給予配合。按照這項命令的規定,各級內務代表對各作戰部隊的決策、決議享有知情權,但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各級內務代表有權在本級部隊中發展、招募內務情報人員,部隊的指揮人員、參謀人員,無權以詢問、調查等任何方式,獲取內務情報人員的名單;各級內務代表只對上級內務部門負責,不對相關部隊的指揮機構負責等等等等。
如果維克托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話,他就會知道,這是國防委員會“227號”命令的前身,嗯,可以看做是前身吧,它為“227號”命令的貫徹實施,打下了基礎。
就在維克托甄選人員,并分批與趕來莫斯科的中選者會面的時候,自戰爭爆發以來,影響最大、最惹人關注的一場軍事審判,也正在莫斯科進行。
邊境戰役的大規模潰敗,尤其是西方面軍的徹底崩潰,總是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的,而頭大的巴甫洛夫,顯然就是那個頂鍋的最佳人選。
身在莫斯科的維克托,能夠了解到審判的過程,在他看來,巴甫洛夫同志被判個死刑真是一點都不冤。
這位掌控著整個西方面軍的將軍同志,不僅在戰爭爆發前桀驁不馴,想懟誰懟誰,而且還聽不進任何人的建議,總覺的蘇聯紅軍的指揮系統中,只有他才是最出眾的那個。
科布洛夫在結束了對西部特別軍區筑壘地域的視察后,向巴甫洛夫同志提出了若干建議,指出防御工事的建造和布置都存在問題,然后被他一通嘲笑,順帶著將內務人民委員部諷刺挖苦一番;伏羅希洛夫提醒他注意格羅德諾北部和布列斯特南部的防御,他轉頭就說人家該退休了;鐵木辛哥提醒他注意德軍動向,提高警惕,最好是向前線部隊供應足夠的彈藥,他覺得不能激怒德國人,直到戰爭爆發前一天,才去安排這件事,結果,西方面軍軍火庫里的彈藥,被成批成批的送給了德國人......
最要命的是,當他在莫斯科接受審判的時候,竟然還說西方面軍的潰敗不全是他的責任,庫茲涅佐夫指揮的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需要承擔百分之五十的責任,基爾波諾斯指揮的西南方面軍也需要承擔一定責任。說白了,他指揮的部隊被擊潰,他只需要承擔最少的那一點責任。
于是,持續了數天的審判中,蘇聯紅軍系統內數以百計的高級指揮員中,就沒有一個人為他站出來說話的,這種人不死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