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起大慚,不敢再到崇禎皇帝面前表現,讓出位置。
這種人在后世多了去,下屬但凡有一點成績,他們就把功勞搶了放在自己身上。
崇禎皇帝雖然信奉水至清則無魚,但想要做事成事,不僅需要能做實事的人,也需要會來事的人,善于協調的人。
但是,該是誰的工作就該由誰來做,越殂代皰,以外行取代內行,卻是要不得的。
三人這才反應了過來,連忙俯身,由其中一個看起來是師傅的老太監說道:“皇爺圣明睿智!
此槍正是原兵部侍郎畢懋康,于崇禎七年末制成。
相較于火繩槍以及鳥銃,它將點火裝置改為用燧石作發火裝置,從而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發射時,由射手扣動扳機,安置于扳機上的龍頭下擊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裝藥室中,使火藥燃燒,將彈丸射出。
這種槍只要連續扣動槍機,摩擊燧石,便可發射,因而簡化了發射手續,提高了射速。
此槍射速快,威力大,實乃當今最好的火器。
只是,此槍造價不菲,因為威力巨大的緣故,對槍管要求高于火繩槍或火銃,目前不適合大規模生產。”
崇禎皇帝聽完,拍手贊嘆!
人才,大明永遠不缺人才!
畢懋康自不必去說了,和他族兄畢懋良皆是火器專家,名震古今。
便是眼前這個名不經傳的老太監,又何嘗不是一個人才?
知曉燧發槍的利弊,又明白現在的工藝達不到,沒有好高騖遠強行為之,明白人啊!
燧發槍的制成是單兵槍的一大改進,領先于歐洲。
然而歷史在中國并未得到及時推廣,到了康麻子年間,只是將它作為御用的獵槍。
以至于,中國被列強吊打,從此淪陷,落后西方,等待再次崛起。
“叫什么名字?”
崇禎皇帝來了興趣,微揚頷首問道。
“啟稟皇爺,奴婢劉錦峰,萬歷三十年進宮,分配兵仗局至今已三十三年有余!”
老太監劉錦峰再也不能淡定,眼中微有淚痕,顫悠悠的答道。
旁邊的其他太監羨慕的望著他,皇爺問名字,那代表著苦盡甘來,要得到重用了。
這皇宮幾萬太監宮女,能得皇爺問起名字的又有幾人?
“擬旨,速詔南京戶部右侍郎畢懋康兄弟進京,與皇宮兵仗局劉錦峰共同改進燧發槍。”
“內庫撥款一百萬兩紋銀至冶造司,全力提高槍管質量,不夠再撥付,直到成功為止。”
“東廠派坐記入駐,隨時向朕匯報進展情況,不得有誤!”
崇禎皇帝瞬間發布三條旨意。
亂世中,什么最重要?
估計除了軍隊,就是武器了。
崇禎皇帝穿越前,只是一個落魄的苦逼,充其量當過大區銷售經理。
別說改進槍支,連槍都沒摸過。
至于說生產槍管,又涉及到鋼鐵業,更是無從談起。
不過,身為帝王,這些交給專業人士就行了。
而他,只要提供充沛的財力支持即可。
PS:感謝書友初心唯雅打賞,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