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如今的皇上,他現在欽佩至極。
雖然好像沒有過去那般勤政,最近甚至還背負有斂財和懶政的罵名,但那些言官朝臣的說法,完全是出于不了解。
他可是知道,現在皇上雖然不定期上朝,但國事卻從沒有閑下來過。
文華殿的小朝會,武英殿的將帥議事,都是處理朝務更高效的手段,朝政的運轉比過去不知道要順暢有效多少倍。
看看最近,大明各地的賑災款項足有幾百萬之多,可皇上一句話,說拿出來就拿出來。
根本不需要明說,也不需要朝臣再三懇求,哪有傳說中貪財的模樣?
虧得自己原來想岔了,竟然闖宮逼皇上拿賑災款,真是慚愧啊!
也就是自己碰上圣君,否則,真不敢多想。
“還有一事,大明糧食連年歉收,朕又減免了遼餉、練餉,造成戶部糧食倉儲嚴重不足,此乃國之大忌!
除了我們自己要自力更生,開荒墾田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之外,朕準備讓鴻臚寺通知眾藩屬國朝貢糧食,其他之物一概不要。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大明的糧食問題,自從穿越過來,崇禎皇帝思考了許久。
第一種是均貧富,這樣最理想。
既消除了社會矛盾,又凝聚了國力,還讓大明國力蒸蒸日上。
可惜,目前他沒有這樣的實力。
要知道,即使現在天災不斷,可大明廣闊的國土養活大明子民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大明的人口現在才一億出頭,并不算太多。
之所以出現問題,一是土地被壟斷了。
二是生產的糧食,被國內的奸商源源不斷運往蒙古、建奴,資助外敵。
三是戰爭,讓大量的土地閑置,無人耕種。
第二種是殖民海外,這樣也不錯。
可惜,太遙遠,那需要時間,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后才能實現。
大明等不及了!
而第三種則是崇禎皇帝提出來,向藩屬國借糧。
這樣最快速,成本最少,也最沒有難度。
大明爸爸保護你們兩百多年了,交點保護費不過分吧?
如果說交保護費有點傷感情,那么現在大明爸爸老了,你們做兒子的孝順一二總行了吧?
“皇上,那我們拿什么回禮?而且,如果有些藩屬國推脫怎么辦?”
鴻臚寺卿出班詢問。
大明,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尚往來。泱泱大國,不占小弟、兒子的便宜。
而是要讓他們占便宜,否則,怎么當爸爸?
“沒有回禮,純粹是忠義。如果有藩屬國推脫,那就告訴他們,朕以后親自去取。”
崇禎皇帝龍手緊握龍椅,掌上隱隱凸顯的青筋,在五彩金絲繡著的龍袍之下愈發的顯露得猙獰。
而那唇上掛著的冷笑,好象要將人活生生的撕裂了一般。
這些忘恩負義的孫子,永遠喂不飽的白眼狼,朕上輩子就忍你們很久了。
不借也行,那就拿小本本先記下,這些恩怨,遲早有算賬的一天。
“皇上,萬萬不可!”
正當崇禎皇帝憤怒之際,都查院御史陳繼鼎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