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崇禎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是宮中祭灶,已經持續有三天時間了,要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后。
宮中開始掛門神,乾清宮設萬壽燈十六盞,其余大小燈一百二十八盞,宮中甬道東西兩廊設五色羊角燈,至二月初三日撤燈。
總之,就是一副濃烈的節日氣氛。
當然,這些都崇禎皇帝無關,他有自己該做的事情。
快過年了,平常百姓家都閑了下來,可唯獨領導是最忙的時刻。
忙什么呢?
有看過新聞聯播的人都知道,忙著接見那些沒有節假日的特殊單位。
而這些,都需要崇禎皇帝親力親為,并不能代替。
難道讓溫奸相跑到京營去,讓他和將士活絡活絡不成,想死了差不多?
不說現在,就是在后世,有見過視察軍隊的總理嗎?
當然,一些無關緊要的部門,大明的溫首輔是可以去的,例如關系民生類的。至于軍隊,必須崇禎皇帝親臨。
這是政治原則。
秉著心中輕重的區別,崇禎皇帝先后巡視慰問了幾支隊伍,在準備到京營的時候,卻被打亂了節奏。
因為他接到了工部尚書畢懋康的喜訊。
工部兵仗局已經生產出燧發槍的樣品。
這確實是一個喜訊,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寬大的校場上,稀稀疏疏站著二三十人,崇禎皇帝和生產工匠準備試槍,至于其他閑雜人等一律排除在外。
長板凳上,依次擺放著十支燧發槍樣品。
崇禎皇帝拿起其中一支,仔細端詳,越看越是喜歡。
在他看來,這已經有后世槍支的樣子。
除了功能上崇禎皇帝不知道之外,整支槍的制作工藝十分精美,所有的部件打磨得非常精致。
后面帶有一個木制的槍柄,上面還雕了花紋,看起來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
“不錯,效果如何?”
對槍械,崇禎皇帝是一無所知,但這并不妨礙他的熱情。
“稟皇上,兵仗局把槍造出來之后,在臣的監督下試驗了幾次。
一開始還有點毛病,經過幾次改造,如今已經一點毛病都沒有,裝上藥就能開火,甚是便利。”
畢懋康上前一步,滿臉綻開笑容并向崇禎皇帝解釋。
畢懋康兩兄弟制作的燧發槍,是用燧石點火實現的。
槍支有一個帶有彈簧的扳機,只要一扣,就會帶動一個擊錘敲擊旁邊的一塊燧石。
燧石迸出火星,可以點燃火藥室里的火藥,完成射擊動作。
“不錯,不錯!”
崇禎皇帝不是武器專家,后世也沒有接觸槍的機會,也只能打著哈哈了。
至于效果,他是真不知道。
不過,他覺得在沒有各種機械的情況下,完全靠手工能夠制作出這樣的產品,的確十分不易。
聽到崇禎皇帝的夸獎,畢懋康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然而他躬身肅然說道:“臣不敢貪功,此皆賴工匠用心,方有小成。”
崇禎皇帝點點頭,深表贊同。
兵仗局的工匠確實辛苦,他們沒有休息一說。
不說崇禎皇帝擴充的幾支部隊需要海量的武器,就單單備戰來年建奴的入侵,就已經注定他們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