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未來的王守仁很猛,很牛,但現在來說,也只是準備春闈的學子罷了他收斂形色,問道:“你找我有事?”
王守仁點頭,直接道:“學生聽聞大人在朝中提及‘格物致知’,特來請教。”
“哦。”
寧遠頓時明白過來。
在弘治一朝,能干出大半夜堵門這種事的人不多,除了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的太子殿下,怕也只有這位了。
聰明伶俐,十分好學,從小便立志當圣人。
得知他提及的“格物致知”新思維,跑過來請教,也是可以理解了。
因為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講述格物致知,除了親近文官之外,卻也有暗合王陽明心學的部分想法。
籠統來講,心學約有三個階段,其中最出名,也是在未來人人皆知的,便是——知行合一!
在當朝,不知道有多少人,五體不勤,卻大談務農之道,簡直無異于聾子聽戲,瞎子看書。
你自己都沒種過地,又何提教導農戶種地?
大概是這么個道理,卻不僅僅限于種地一方面。
在這種風氣之下,朝廷能好怪了,所以他試圖改變一下這種風氣,而所需要的,便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可問題是,他壓根沒想改變王守仁的軌跡啊。
“有意思了。”
寧遠呵呵一笑:“王守仁,你是不是傻?格物致知是你們讀書人的圣人中,朱老夫子提出來的,你一個讀書人不懂,反倒跑來請教我?”
王守仁卻半點不害臊:“達者為師,煩請大人不吝賜教。”
寧遠懶得解釋,一揮手道:“行了,我一個千戶能有什么學問,不早了,回去睡覺吧。”
打著哈欠,寧遠不再理會王守仁,轉身走了進去。
走了半路,他停下腳步:“那王守仁離開了沒?”
小廝跑過去,透過門縫看了看,搖頭:“尚未。”
“哎!”寧遠無奈的嘆了口氣。
這也太軸了吧!
他只好再度走回去,打開門,不耐煩道:“聽好了啊,所謂格物致知,簡單來說不就是你找個東西‘格’嘛,格了之后才能獲得學問,好了,就這樣。”
聞言,王守仁深以為然的點頭:“學生明白了,多謝大人賜教。”
寧遠見狀,猛然想到一件事,忙叫住王守仁:“喂,你準備格什么啊?”
王守仁想了想道:“學生家有一些竹子,準備格一番試試。”
額。
寧遠面色古怪。
終究還是來了嗎?
守仁格竹,一格就是七天七夜,最后什么都沒格出來,還病倒了。
他搖了搖頭,有些不忍道:“所謂過猶不及,若你五日內格不出東西來,便休息休息,養精蓄銳再格竹。”
“明白,多謝大人。”王守仁快步離去。
寧遠一聲嘆息后,又是哈欠來襲,便匆匆回屋睡了。
睡著沒一會,外面又響起了聲音:“老寧,老寧,睡了沒?”
寧遠:“……”
這大半夜的除了有婆娘的、有事做的,誰不睡覺啊?
可這是太子殿下啊,他也不好發脾氣,只得頂著惺忪的睡眼開門。
“殿下有事?”
“里面說。”
朱厚照嗖的一下鉆進房間,賊兮兮的四下看了看,訝異道:“沒通房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