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朱元璋的問話,朱允熥“驚恐”地看看四周,又瞅了一眼朱允炆。
“皇爺爺,孫兒對此不太懂,只是覺得,二哥所言,大抵不差。”
朱允熥說完,不自覺地又向后退了小半步。
屁股差一點拱到了兵部尚書齊泰。
朱元璋微瞇眼睛,這個小滑頭皇孫,還是不肯顯露半分!
還在裝!
「嘿嘿,內閣與部門有沖突,這不正是皇帝想要的結果嗎?」
「你兵部都成鐵板一塊了,皇帝怎么辦?」
「如果兵部尚書被自己屬下的內閣成員給架空了,這個兵部尚書有個屁用?換了就是。」
「要防止內閣成員成為各部的傳聲筒、代言人?皇帝是干嘛吃的?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而且一年一考核,六年換一茬,流動這么快,怎么可能讓他們形成利益集團?」
「內部成員與六部尚書吵成一團才好呢!」
「不僅有利于皇帝掌控局面,更有利于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正所謂,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有爭論不可怕。沒有爭論才真正可怕。萬馬齊喑究可哀!」
「朱允炆吶,還是不懂陛下的心思啊。」
聽到這里,朱元璋更加慚愧。
剛才,根本沒有想到這些。
三孫說得極是!
自己廢掉丞相,不就是為了防止權力集中某一人嗎?
就像百官都聽胡惟庸的,這就是萬馬齊喑啊。
讓臣子相互斗爭,皇帝居中調停。
這是帝王心術,朱允炆怎么可能懂得?
但是,朱允熥懂!
不僅如此,朱允熥還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這又是一大好處!
自己當年打天下的時候,徐達、劉伯溫、鄧愈等等,經常為仗怎么打而相互紅臉,甚至破口大罵。
越是爭得厲害,最后制定出來的決策就越是合理!
三孫居然能看到這一點,難得!
有了朱允熥的心聲,朱元璋感到處理起朝政來,輕松自如!
以后,自己也有空思考一下長遠和全局,有空去民間轉一轉。
真想挽起?子,下田干干農活啊。
朱元璋想起了小時候在田地的情景,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朱允炆一直在觀察朱元璋的表情。
陛下,居然笑了!
這說明,他對自己的回答十分滿意!
再看看身邊這個窩囊三弟,實在是爛泥巴扶不上墻。
給他表現的機會,他也表現不出來。
為了防止露怯,只好順著自己的意思說,什么叫大抵不差?
為什么不說完全贊同?
朱允熥在附和自己意見的時候,都是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忽然,朱元璋的臉色一板:“齊泰從兵部選擇一名內閣成員,如果他和齊泰發生矛盾,說明齊泰馭下無方!如果他和齊泰鐵板一塊,哼哼,內閣其他五人難道是擺設不成?”
“還有,內閣成員半年一考核,排名末位的提拔至從三品。三年后,內閣成員應該換得差不多了。”
“這樣,只要有才能,每個正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有機會進入內閣。”
“內閣成員因工作繁重,薪俸是同品級官員的三倍。”
大殿之中,響起驚嘆之聲。
陛下,果然是大手筆,出手不凡!
從中可以聽得出來,陛下早已是深思熟慮。
不管發生什么,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內閣輪流快,出去就可以提拔半級。
為了防止內閣成員有鍍金和臨時思想,陛下居然用三倍薪俸來吸引人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