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收到皇帝指示,表示一事實上不會辜負圣上信任和期望。
總的來說,朱棣做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家,第六感還是很敏銳的,他意識到這次出征最大問題是輕敵冒進,是主將不太牢靠。
所以一遍又遍叮囑,在軍隊出發后,甚至還派人專程趕去傳達指示,用心不可謂不良苦。
后來事實也證明,朱棣分析的全都對,堪稱料事如神,猶如這場戰爭劇本是朱棣親自編寫的。
而邱福確實不牢靠,這是一個左耳進,右耳出的家伙,遇到這樣的主師,派頭聽話的豬過去都許都比他干的好。
最后結果是——全軍覆沒。
十萬精兵啊,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看看,永樂時期堪稱大明最高光時刻,就這也缺名將。
最后,身為皇帝,朱棣不得不出親自出馬,穿上戰甲,拎起戰刀,他親自指揮大軍把韃靼打到所剩無幾,永不翻身。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張新現在不培養名將,難到以后也要自己披甲上陣嗎?
張新不反對親力親為,可是他的目標可不止北方。
即要北上,也要南下,還要東出,又要西進,如此,把張新劈八瓣也不夠用啊。
無論怎么看,張新至少需要六級名將35人,五級名將710人,四級名將1535人。
總共需要2550名四至六級名將,目前來看,還任重道遠!
心里想法豐富,張新側頭看向鄭芝龍,“芝龍,明年我打算送你去倭國。”
“師父,”鄭芝龍好奇,“是有任務嗎?”
“沒有具體任務,”騎行在樹蔭下,張新語氣輕松聊道,“去拆騰,去搶劫,去發展,去擴張,具體如何做,全由你決斷,補給會盡量滿足你,還有,多娶幾個倭女,多生幾個兒子。”
鄭芝龍眼睛明亮。
他知道師父正常情況下很信任弟子和手下,沒想到可以信任到如此地步,這發揮空間簡直比天高,比海闊。
不過,生兒子是什么鬼?難不成師父想抱孫子?
張新不知道鄭芝龍又在思想開小差,否則會請他吃粟子殼。
騎馬比慢悠悠的牛車快,但沒有牛車那種慢節奏的生活氣息。
約半小時后,張新來到南灣湖北岸,原三司衙門駐地,找到吳思。
吳思現在兼著濠鏡澳管理委員會首席的位置,嚴格來說,尚可喜屬于他手下。
“老吳,”張新自來熟,走到他的梨花木書桌對面坐下,“吳俊義在蘇州....”
長話短說,張新把吳俊義受傷,殺死天使經過介紹一遍。
吳俊義胸口被刀劈開,剔除腐肉后,現在依然生死未卜,有必要讓吳思知道實際情況,萬一真發生什么,也好有心理準備。
聽完,吳思放下手里的線裝古籍,神情略帶悲傷,喃喃道:“這孩子從小就命苦,一直多災多難。”
“人已經盡力搶救,如果能活過今晚,就能重新站起來,”話鋒一轉張新又道,“現在發布動員令,在半島四周要點搶修工事,磚石不夠優先拆除上水街的豪宅大院。”
吳思從書桌后面站起來,立即召來其他十位委員,分配任務,發布動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