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樸善良的老百姓,從未聽過代入式演講,個個感同身受,總督大人口中的‘我’仿佛就是自己。
“總督大人千歲!”
第一個受感動百姓跪下,這絕對不是張新安排的‘捧哏’,接著更多人跪下,最后除一百多夷人,全部跪下。
包括那些大海商,也包括張某人的老丈人郭春秧,不跪不行,否則會被民怒淹沒。
山呼海嘯,約十萬人一起高喊,總督大人千歲的畫面,壯觀!壯闊!
入情太深,張新也被感動,眼睛紅潤,側頭看向站在喇叭后面的隊員,吩咐:“由傷兵代表揭碑、由陣亡軍屬揭京觀。”
隊員應是,鼓足中氣在喇叭后面復述,“由傷兵代表揭碑、由陣亡軍屬揭京觀!”
十個喇叭依次向外圍傳話。
重點來了,傷兵代表十人,共同為三米高石碑揭開灰色帷幕。
隨著帷幕落下,石碑內容對世人公開。
第一句,呂宋開拓者紀念碑。
第二句,英魂永垂不朽、萬古長青。
后面是小字,主要內容是介紹事件經過,復仇經過,最后是京觀介紹。
再由十名陣亡士兵家屬揭京觀塔。
萬顆頭顱,已經處理過的白骨頭顱,堆砌成錐型,上尖下粗,形如寶塔,高約十米。
揭幕儀式完成,張新帶著大婦陳晴兒,在一群護衛中離開。
目送張新走遠,眾人心思難明。
老百姓激動、驕傲,終于有一個人,代表他們說話。
商人也激動,只要按規則納稅,不為非作歹,張新便是他們的保護神,哪怕身在海外,經此事之后,也相當有安全感。
舊貴族也‘激動’,比如花聽語的爺爺,老頑固花可慶,他也在人群中,親眼目睹全貌。
這讓第一次懷疑自己信仰是否正確。
不比普通老百姓,以花可慶為代表的舊官僚、舊貴族體系心里明白,張新雖然是總督,實際只是空有名頭。
朝廷沒有一文錢、一粒米支援,這次出海打敗西斑牙人,全憑張新一已之力。
這份實力,不用懷疑,朝廷沒有。
再多想一些,張新治下底層百姓,生活雖然也苦,但至少一天能吃兩頓飽飯,一年至少能裁兩套新衣服。
看似簡單功績,老朱后代卻做不到。
底層百姓能吃飽飯,對于那些稍微有想法,敢拼敢闖的人,在張新治下,更是如魚入大海,鳥入天空,發揮空間極大。
一樁樁一件件這些事情,驕傲、頑固、信仰堅定的花可慶,心里明白,他和他代表的舊官僚做不到。
他技不如人,驕傲變的一文不值,變的可憐,甚至可笑。
有人失落有人笑,濠鏡澳幾大海商也在人群中。
周明、陸佑、黃程、郭春秧、王直海、朱四。
這些海商,無論是張新進入廣州,東進福州,南下呂宋,皆派精銳家丁參與,付出許多犧牲。
考慮張新沒有過河拆橋的習慣,如此,未來只要不作死,基本富足跑不掉。
心驚不已的還有一百夷人,他們來自不少于十個國家,原本心里對明朝還有些想法,如今只剩面面相覷。
有張新這么生猛的總督,是個人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夠不夠硬。
從多方面反應看,這是一場成功的‘秀’,然張新卻后悔了。
原因是越來越多的青年高喊著要參軍,情緒非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