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來到議室大廳左邊一棟大型獨立木層,面積約兩百平方。
這里是營地的后勤中心。
主官是一名叫王士照的第二隊隊員,另外他還有多達二十名助手,由第二隊第一批和第二批畢業生組成。
這些人和四萬人組成的后勤部伍,共同負責保障出征軍團后慮無憂。
此刻,大部分人不在,僅有王士照坐在書桌后面,正在寫什么。
聽見腳步聲,看見張新,王士照立馬站起來,躬身九十度,雙手抱拳,“師父好。”
張新伸手虛扶,聊天問,“保障三萬騎兵在外作戰,有壓力嗎?”
“有,”王士照又道,“弟子可以克服。”
類似內外門弟子,絕大多數隊員一生都是外門弟子。
“有信心是好事,”張新叮囑,“但不能因為面子,而不肯求助,不肯服輸,要實事求是。”
王士照再抱拳,“士照顧謹記師父教誨,打仗打后勤,后勤硬,打仗勝。”
張新微微一笑,“你說的對。”
又勉勵王士照幾句,張新返回隔壁議事大廳,打算吃點東西。
增加三十年內力后,食量也跟著蹭蹭往上漲。
如果不是家大業大,可能會餓死,這時一名第一隊隊員快跑過來,“師父,加急信。”
拆開信封。
內容已經被翻譯,寫信人是童守義。
信很長,約萬字,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熊廷粥帶朝廷二十萬南征大軍離開襄陽,北上支援遼東。
然后用約三千字,對熊廷粥離開后的局勢進行分析。
還希望進入兩湖,并列舉這樣做的好處和重要性。
童守義有此一問,是因為張新臨走前,特地叮囑過,固守四地不越界,即使有越界,達成目標后也要退回來。
現在這個決定依然不變,哪怕兩湖和云貴現在守備空虛,張新也不打算更進一步。
第二部分。
蜀地農民軍崛起,迅速做大,一個月,人數達到三十萬,席卷十府,所經之處,殺死貪官,開倉放糧。
而且還在變的更大。
總體來說,這是一股震撼人心的勢力。
只要官府不能剿滅,他們會越變越強大,夾裹更多流民,對明朝造成更大傷害。
第三部分。
新一批六艘荷蘭炮船西來,在平安城(灣)與當地兩衛守軍大戰一場。
劃重點。
對方使用的新型火炮射程達到5~6里,遠超過煤氣罐3~4里的覆蓋范圍。
平安城港停靠的四艘海船被擊沉,但在之后的陸上防守戰中獲得勝利。
也就是說,因為武器。
守軍在海上打不過荷蘭人,岸上荷蘭人岸上打不過守軍。
處在一種平衡中。
可以確定,荷蘭人在東方尋求穩定建立貿易地點,也就是對土地有需求。
這絕對不能忍。
六艘炮船而已,質量拼不過,那就拼數量、拼謀略。
張新決定給童守義寫封回信。
考慮到信件交流時間長,張新在信中列舉各種可能性,但每一種結果都是——戰!
只有把荷蘭人打疼打怕,下一次,或下下次,才會主動求和,求著進行商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