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1976,注定是個舉國悲痛的年份,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不如意了。
當然,也是個值得銘記的年份,因為風雨過后,終見彩虹。
時間就這么緩緩流過。
元旦即將來臨。
17號院的民房已經全部蓋好了,大家伙兒拆了地震棚,都搬進了新家。
齊睿家三間房子卻空空蕩蕩,他也懶得收拾了,想著等明年開春后看看情況再說,如果有人要租住,就買些家具放進去,沒人租,擱那兒長草也能行。
反正一家三口已經搬進了百花深處25號院,也適應了這邊清凈的環境,大冬天的,就不想折騰了。
張慧茹對25號小院尤為滿意,每天都樂呵呵的。
小院兒被她打理得干干凈凈,還在東屋隔出來一間建了個暖房,把院里的綠植挪到了東屋,外面很冷,暖房里卻暖洋洋的,一盆盆綠植開出了花骨朵,爭奇斗艷,盡情展示著自己的妖嬈。
明天就是元旦了,1976即將過去。
天寒地凍的,齊睿也沒出門,縮在西屋書房里寫寫畫畫。
要說他這個書房可造價不菲,紅木百寶格上放著青花大罐,大罐左右兩邊各有一枚金錠子做陪襯,這么一搭配,透著那么一股子庸俗的土豪氣息。
前段時間閑來無事,這貨專門跑了趟潘家園,運動會過后的潘家園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齊睿轉了一圈,果然在一不起眼的犄角旮旯里尋到了懟天懟地對空氣的關老爺子。
倆人逗了幾句咳嗽,齊睿從他手里花五塊錢買了一個青花大盤和一個明代定窯的筆洗。
后來又陸陸續續買了不少其他物件,總算把百寶閣填滿了。
當然,真假他是斷不出來的,劉大爺倒是過來?了一眼,稱贊他眼力不錯,百分之七十都是老物件兒。
除了這一架子古玩,書房里其他擺設也都很講究,古樸雅致的長條書桌、官帽椅,黃花梨木的書架立在北墻上,一張精致的茶桌左右兩邊擺放著兩把靠椅,書桌上除了沒有電腦,筆墨紙硯一應俱全。
厚重的棉門簾被人掀開,趙一鳴和劉偉業聯袂而至。
“真冷啊,京城的冬天干冷干冷的,可凍死我了。”趙一鳴縮著脖子直搓手,被凍得不輕。
“還是小睿這屋里暖和,你小子也是個會享受的,今年的指標煤都燒完了吧?”劉偉業打趣地問道。
齊睿一笑,說道:“可不是咋的,就那點指標,根本不夠用的,沒辦法,不能凍著不是,我就找了田哥幫忙買了些高價煤。”
劉偉業點著頭,把手放在火爐子前烤著,羨慕地說:“有錢是好啊,起碼不受罪。”
趙一鳴走到百寶閣前,拿了個小元寶在手上惦著,說:“你這是赤果果炫富啊,這小元寶就這么放博古架上,你也不怕被賊人惦記上了,回頭再給你來個卷包匯。”
齊睿還真不擔心,這時候的京城,一派歌舞升平,大家要么忙著找退路,站正確隊伍的就忙著歡慶勝利,那些賊人這時候也不會不開眼的溜門撬鎖,怕一個不小心被波及了,躲都來不及呢。
笑了笑,齊睿問道:“今天咋有空過來了?”
劉偉業把一個黑提包放齊睿書桌上,拉開拉鏈往外掏賬本,“年底了,得盤盤賬,總不能留著賬本子過年吧。”
分錢啊。
這是好事兒。
齊睿樂了,把趙一鳴招呼過來,三人相視一笑,這貨大手一揮:“盤它!”
先從板房廠開始計算,為毛?因為好算啊。
賬目也清晰,是劉偉業親自經手寫的。
攏共賣出去6330套板房,收入1899000元,去掉每套130元的材料費加人工費,剩余利潤1076100元,再去掉應該上繳給街道辦的1.5成利潤161415元,和分給劉偉業、小舅舅的兩成利潤215220元,齊睿到手699465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