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能夠跨越過海,傳送到萬里之外的聲音,似乎有一種魔力把袁明珠牢牢拴住了。
采蓮弄不清電臺是什么東西,對袁明珠熱衷于收發報感到很好奇,也不知道說些什么。
張子揚當然知道電臺的用途,可是他覺得一個冷冰冰的鐵家伙,跟好玩扯不上任何關系,他真的想不通怎么會有人拿這個來消遣。
“杜鵑,你管理工廠學到不少東西吧,是不是將來自己也想開工廠啊?”采蓮問道。
杜鵑嬌羞地看著路鳴,說道:“這要看他是怎么想的啊,我不知道啊。”
路鳴笑道:“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學一樣本事在身上總是好的,說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場了。”
采蓮道:“聽說有不少廠子都倒閉了,有不少富人跳樓自殺,很慘的。”
路鳴和張子揚也都默然,這種事報紙上幾乎天天都有報道。
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上海許多中小型工廠也都倒閉了,許多原來腰纏萬貫的富商把全部家當都投在股市里,財產全部蒸發掉了,還欠了不少債,債主天天上門催逼,只能自我了斷。
企業倒閉,百業凋零,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
張子揚也在股市里損失了幾百塊,好在他聽路鳴的,在股市里只是玩玩,沒有把全部家當拿進去賭,不然現在也只有哭的份兒。
“我們紡紗廠還算好的,還能正常開工,別的紡紗廠入不敷出、月月虧損,已經倒閉了好幾家。”杜鵑也是嘆息道。
“你放心吧,盛氏紡紗廠是行業龍頭,不會倒閉的,只要上海還需要紡紗織布,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家,你們廠子就不會關門。”路鳴安慰杜鵑道。
他知道盛有德的心事,紡紗廠是盛氏諸多企業的臉面,就算是賠錢,盛有德也不會輕易撒手,何況在這次經濟危機中,他的身價高漲了不止百倍。
路鳴沒事時也經常琢磨,股票市場崩盤,損失的應該只是股票市場的股票啊,那玩意本來不過是數字而已,又不是實實在在的鈔票和金銀,怎么會蒸發掉全球的巨額財富呢?
這些蒸發掉的財富是真的消失了,還是流到什么地方去了,財富就像水一樣,會根據某種規律流動。
他想了幾天最后明白了,這些財富并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盛有德這樣的超級富翁手里了,因為財富流動的規律被他們所掌控。
他甚至懷疑,經濟危機是不是這些超級富豪操縱的,為的就是在全球收割財富。
不過他只是學法律的,對經濟學并不了解,也說不清楚財富收割是如何完成的,這些不過是他的胡思亂想的結果。
有結果沒過程,就不足以說服別人,只能放在自己心里,自己琢磨自己消化。
“我聽經理說,政府的稅收漲了不少,廠子現在最大的窟窿就在這一塊,工廠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有一半被政府拿走了。”杜鵑因為很關注廠子的財務狀況,每個月都仔細看賬本,結果發現了問題癥結。
張子揚哼道:“國民政府忙著征兵打仗,連我們警察局都要捐贈槍炮錢,就別說工廠了,這樣下去,我看國家都要破產。”
路鳴在美國讀書的時候,老師費蘭德在課余喜歡跟他討論國家文明問題。費蘭德說,從一國土地和契稅政策可以看出國家的政治文明程度,更能看到百姓對國家的信任態度。
路鳴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便向老師請教其中的奧妙。
費蘭德告訴他,中國清末有個叫吳趼人的文人寫過一部《發財秘訣》,說某人在上海買了一塊地,朋友問他“轉了道契不曾”,他說“不曾”,朋友譏笑道:“虧你是老內行,買地皮為甚不轉道契?”
路鳴不明白,道契是什么?精明的上海人為什么要轉道契呢。
原來“道契”是洋人在中國的租地合同,這種合同必須由外國領事和中國的道臺同時蓋章備案,故此叫道契。
在沒有正規產權證的時代,地契等同于土地所有證,你都有土地所有證了,卻要賤兮兮地把它換成一份租地合同(道契),圖啥?很簡單,圖的是得到洋人的保護,避開清政府的苛捐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