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清楚,亞洲其他國家贊同貴國的大東亞共榮政策嗎?”盛棣問道。
“當然,我們會和緬甸、泰國這些國家合作,就像跟你們中國合作一樣,說到底,這件事還在于我們黃種人的團結和合作,如果沒有這種團結和合作,光靠我們日本人,是不可能完成大東亞共榮圈的建立的。”小林英吉誠懇道。
“您的這些觀點跟我們的政府談過嗎?我們盛氏從事金融商貿活動,在國事方面也得聽從政府調遣。”盛棣覺得小林英吉說的事情太大,他根本無從介入。
“貴國政府現在分為兩派,一派是汪先生領導的,他完全贊同跟日本進行全面合作,一派是那個光頭先生的,他想要跟英美合作。我們知道盛氏產業在國民政府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希望盛桑積極推動大東亞共榮政策的實施。”小林英吉的意圖逐漸顯露出來,他是希望盛氏產業在經濟方面推動國民政府與日方合作。
“我可以把您的觀點帶回去,能否合作,如何合作,那就不是我能做主的事情了。”盛棣也只能如此表述。
“日本和中國都是亞洲國家,日中合作,那就是兄弟之間的合作,可是跟英美合作,不過是給人家當奴才罷了。你記住,我們是不會虧待朋友的,同時我們對反對這項政策的人也不會手軟。”小林英吉軟硬兼施道。
“您可能也知道,上海的政治經濟構成很復雜,各方勢力都有盤踞,我們盛氏產業也難以擺脫各種力量的牽扯。”盛棣在千方百計尋找托詞。
“可以告訴盛桑,我們跟中國許多地方勢力都有合作,比如東北的張氏父子,如果沒有我們幫助,他們父子怎么可能獨霸東北?如果不是我們不計成本在經濟上的援助和投入,東北能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嗎?”小林英吉大言不慚道。
“上海和東北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語,歐美各國在那里都有自己的利益。”盛棣婉轉道。
“說起來我們對中國不但沒有野心,反而是大有功德的,甲午年間的那場戰爭我們是跟大清國打的,不是跟你們國民政府。在上次的大戰中,我們從德國人手中奪回了青島,難道不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小林英吉強詞奪理道。
“中國需要發展經濟,我本人主張跟貴國進行商貿交往,但是中國國內也有很多反對勢力……”盛棣欲言又止。
在這個問題上,小林英吉和盛棣想法是一致的。盛棣的意思,盛氏產業我做不了主,權力在我叔叔盛有德手中;小林英吉的意思,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偷梁換柱。
“沙皇俄國一直企圖吞并東北,我們不惜犧牲了十萬將士的鮮血,跟俄國打了一場國運之戰,我們最后打贏了,可是我們奪取中國什么了嗎?沒有,我們要的只是從俄國人手里奪回了東北鐵路筑路權,還有鐵路兩旁的一些微小利益。”小林英吉這一番話不知說過多少遍了,已經成了套路。
“正如您舉的這些例子,中日之間的確應該友好相處、一致對外,但我們國情不一樣,中國不能再經受戰爭的折騰了。”盛棣說的是真心話,雖然他也知道,日本人口中的中日友好不過是個幌子。
“日中友好對中國利益更大啊,如果不是我們犧牲幾十萬帝國軍人,耗費了大量的國庫資源,恐怕青島還在德國人的控制之下,東北毫無疑問已經被列入俄國版圖。”小林英吉振振有詞,還用戴著白手套的小胖手拍了拍桌子。
盛棣聽后,心里游移不定。小林英吉的話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實都是謊言。
青島之戰,日本號稱占領的是德國領土,而不是中國領土,因為那里已經被租借給了德國人。這種鬼話邏輯,也只有日本人說得出口。
日俄戰爭就更不用說了,日本對覬覦東北已久,他們是想在東北站穩腳跟,進一步謀求中國大陸。
盛棣并不傻,也不是好忽悠的。
“蘇聯侵占了中國多少領土?日中應該聯手把他們趕回去,讓他們退回到烏拉爾山脈另一邊去,老老實實滾回歐洲,我們亞洲不歡迎蘇聯。”小林英吉得意自己的巧舌如簧,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東亞共榮的美好前景。
盛棣一邊聽著一邊在心里分析著,知道小林英吉的話不是半真半假,能有一成是真的已經不錯了。
不過日本人對張家父子的支持和幫助倒是真的,只不過是想換取在東北殖民還有開礦的權利,老張只知道一味地敷衍日本人,所以日本人把他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