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份材料是特工學校各種課程,從最基本的體能訓練、格斗訓練到各種槍支的熟練使用再到爆破,還有電臺的組裝和使用、跟蹤到反跟蹤、情報的各種密寫和各種傳遞方法等等,五花八門。
看完這些課程,路鳴感覺這不像是培養搞情報的特工,而是要培養全能戰士。
“你們國內也是這樣培訓特工的?”路鳴真還有些不信。
大胡子彼得笑道:“特工培訓各個國家都是大同小異,但還是有等級區分的。”
“那你們兩位都是這樣學出來的嗎?”路鳴假模假式擺了個特工殺手持槍的造型,笑道。
“我們不是,我們是官員,不是特工。你見過的佐爾格同志,他才是我們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特工。”安德烈哈哈大笑起來。
路鳴心里一哼,他才不信這兩人不是特工,不過他還真的相信這兩人不是這樣的學校培訓出來的,至少看上去不像。
路鳴明白,彼得和安德烈為什么三番五次在他面前提起佐爾格,佐爾格出生在俄國,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大學時代即向往社會主義,先后加入德共和蘇共。
佐爾格后來成為蘇聯特工,二戰中以德裔身份游走在蘇聯、德國和日本之間,為蘇共提供了大量軍事情報。
他們希望路鳴成為中國的佐爾格,以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的身份游走在蘇聯、中國和日本之間。
“其實吧,優秀的特工不一定需要培養各種技能,人的大腦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你吧,根本不用經過這些培訓,只要你愿意,就是最出色的特工。”彼得正色道。
“你這是在恭維我,我聽得出來”路鳴堅決不肯進他們的套子。
“還真不是恭維你,其實我們的許多特工并不是從這樣的學校培訓出來的,而是在各種行業里挖掘出來的,事實證明,他們往往比學校培訓出來的特工更出色,當然這樣的特工也是鳳毛麟角。”彼得解釋道。
路鳴想了想,彼得說的也有道理。
畢竟有了人類社會后,就有兩個職業誕生了,一個是間諜,一個就是煙花,可謂長盛不衰。
古代哪有什么間諜培訓的項目,可是各國之間使用間諜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孫子兵法》里就特別注重使用間諜。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特工培訓學校不重要,至少它可以快速批量地打造出特工來。
或許有許多人天生就是當間諜的材料,哪怕沒有受過一天的培訓,都可以是一個出色的間諜,但是有這種天賦的人太少了。
路鳴想到日本對中國實行的整體間諜行動,那些潛伏在中國的大多數間諜都沒有經受過專門訓練,正是日本從各個行業挖掘出來的普通人。
普通人成為間諜才具有迷惑性,一個人放在人群里不會被引起注意,這才是合格的間諜。
三人邊喝邊聊,現在彼得和安德烈可是把路鳴當成自己人了,幾乎沒什么避諱。
“我們都是騎馬的人,來,干杯!”彼得端著酒杯對路鳴說道。
路鳴望著彼得,不知道他說的“騎馬的人”是指什么。
安德烈笑了,補充道:“彼得說的是我們民族的一句諺語,‘步行的與騎馬的做不了朋友’,意思是我們有共同的愿望,一定能把特工學校辦好。”
路鳴想了想,心里道,咱們可是“一會兒騎馬,一會兒步行”,不見得總是騎馬啊。
但眼前的確是目標一致。
路鳴想要了解的就是特工培訓這一塊,兩個人也是盡其所能的介紹了許多,還給出了不少主意。
兩個人盡管不是外勤間諜,至少也是蘇聯軍事情報局的官員,許多情況還是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