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漢諾威和薩克森及其他公國聯軍4萬人損失了35萬后,5千逃離戰場,退出了參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戰爭。
在10月22日基爾被奧普占領后,合計德意志邦聯出兵高達11萬,整個德意志邦聯死傷6萬人,留下55萬的奧普軍和各回各家的漢諾威與薩克森聯軍。
死傷比例竟然高達50,堪稱恐怖。
于是德意志邦聯議會趕緊在維也納進行了議會開會。
而哥本哈根也對死傷超過11萬軍民的原因,在克里斯蒂安九世帶領下,號召整個國家人民進行致敬默哀。
他并進行了不妥協的宣言。
克里斯蒂安九世更是把10月22日定位國難日,要求國民牢牢謹記這一天。
并同時宣布向社會征召超過10萬新兵,以求面對來自奧普聯軍在內德意志邦聯的入侵。
隨著這次公祭日的進行,丹麥人被打了雞血一半的,竟然短短的不用十日的時間,就完成注冊在案10萬人,可見愛國zhu義真的是國民入伍的好借口。
雖然是新兵,丹麥至此,也重新擁有了15萬人的軍隊。
普魯士和奧地利自然清楚的知道丹麥發生的這些了,于是普魯士再次增援2萬人到了石勒蘇益格,而奧地利更增加了達到了3萬,至此,奧地利超過5萬人在石勒蘇益格,而普魯士則是45萬。
使得德意志邦聯在這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總共投入超過16萬軍隊。
1864年10月25日,奧普再次發動兇猛的進攻,方向是從倫茨堡為中心左右開弓。
西邊由除了留守后方進行補給的1萬人外,還有1萬人駐守協同1萬普魯士軍駐守后方占領的各大城市。
剩下的3萬奧地利軍隊全部打向東部的埃肯弗德。
普魯士在留下了2萬人之后,也出動25萬人則是進攻西部的胡蘇姆。
雙方約定最終在石勒蘇益格城匯合。
國際社會面對似乎沒有停下來的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更是對此發表了各種各樣的表態,但是就跟之前一樣的,各國的利益不一樣,立場更是注定了真心的關心程度有多深。
丹麥從上次希望各國支援最后得到的結果卻是令他們心灰意冷,他們從此知道靠人還不如靠自己。
因此面對國際的輿論,哥本哈根卻是淡定了許多。
不過,克里斯蒂安九世這些上層人士表面雖然也是如此,但是他們卻是不會坐以待斃。
他們秘密的展開了跟各國之間的蠟菊般的談判,意圖重新制止這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