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跟荷蘭從上面的頂層設計的認同不同,歐洲的各國都是帶著高傲的目光看待那些殖民地土著的,要讓他們改變看法,威廉四世都覺得不可思議。
就算荷蘭,這樣的想法也大有人在。
不過這也是一項長期項目,急不得。
目前,美洲的局勢,牽動這世界的目光,而威廉四世也知道,美洲才是荷蘭遠東發展的促進方向,而遠東的北部各國,也是荷蘭在遠東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這次美洲的局勢發展,將會是遠東的一次機會。
特別是是現在米利堅聯邦國不受英國、法蘭西、西班牙等大國待見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大陸等地,將會因此,而接受產業轉移和人才轉移等,相比較于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的保守,澳大利亞都會是得天獨厚的地方。
因此威廉四世在樞密院上指出,荷蘭在北美南北雙方局勢中,配合英法等國制造不和,令他們分治,戰斗長期化。
同時要求引導米國輿論,使得朝著有利于荷蘭遠東建設浪潮的局局面發展。
之后威廉四世甚至指出可幾個方向,不如經濟工業、軍事裝備制造等,都是澳大利亞需要的項目。
“總之,米國現在的工業基礎,我希望能夠成為為荷蘭作嫁衣裳。不說全部,至少也要分一杯羹。”
1864年12月24日,北美南北兩個米國發生了令人矚目的場面浩大的雙方會戰。
地點在弗吉尼亞州。
北方軍隊的指揮官喬治麥克萊倫早前岑多次參加會戰,比如河谷會戰和半島會戰等,他曾率領聯邦軍多次大舉入侵弗吉尼亞州,希望能夠直搗南部聯盟的首都里士滿。
但是羅伯特李將軍及其手下多次以出眾的戰術擊退其入侵行動,特別是在馬納沙斯說完兩場戰役中,深受羅伯特李喜愛的南方杰出將領石墻杰克遜將軍多次以寡敵眾,取得決定性勝利,鎮住北方聯邦國政府。
之后,南方聯盟國的軍隊采取主動權,度過波多馬克河,展開馬里蘭會戰,為首次向北方入侵,卻是在沙斯堡戰役中遭到北方聯邦國的軍隊阻攔,值得度過波多馬克河,往回撤退。
而北方自以為能夠乘勝追擊,可是在藍嶺東部,進行截擊聯盟軍在側翼已經前面進行截擊的時候,卻是因為行軍速度不及聯盟軍而告吹。
這令聯盟軍成功溜走,北方聯邦軍沒法進一步打擊他門,不過這次會戰卻是搶回了不少的主動權,可以隨時令他們再度出擊。
但是林肯總統自然不會給麥克萊倫將軍那么多時間了,見他久久未能取得一場決定性勝利而感到失望,而國會的那些議員的躁動,使得林肯壓力山大,這使得他失去了的耐心。
最終,他迫于壓力,把麥克萊倫換下,換上了安布羅斯伯恩賽德代為統領聯邦軍。
南方聯盟國首都,里士滿。
“臨時換將可是大忌,總統,看來林肯那家伙現在真的急了”美力堅聯盟國副總統亞歷山大斯蒂芬斯嘲諷道。
總統戴維斯卻是皺起了眉頭。